康熙末年吏治败坏,雍正上位后是怎么扭转乾坤的?
雍正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勤俭爱国的君王,为了解决自己老爹在位时留下的弊端,雍正上位后就开始大张阔斧地整治吏治败坏的问题。将大清朝廷中的官臣更换新的血脉,任用清正廉洁、为人正直的官员;之后建立军机处,打造属于自己的严密的处理朝政基地;而且还完善了密折制度,能够让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官员之间暗中勾结的情况。
1.大力任用有惩治魄力的官员
励志败坏的问题,纠根结底上就是官员之间存在暗箱操作,互相贿赂的情况。所以要彻底解决吏治败坏的问题,就必须要大刀阔斧地对官员进行裁减。雍正上位后,就雷厉风行地将那些清正廉明、气魄不凡的官员升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官员就是以李卫、田文静和鄂尔泰为首的三大模范。如此一来,一旦有了一股清正的风气,自然而然的就让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有所收敛。
2.建立军机处
吏治腐败很容易威胁到一个国家方方面面的事宜,军事也不例外。所以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加强官员管理的力度,雍正七年正式建立了军机处。对于军机处的选人,雍正也是别出心裁,任用内阁中处事能力比较突出的。而且军机处的实用性并不止与表面,后来还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帝王的私人处理朝政的场所,其地位在各个机构中最具权威。雍正全方面的接受并处理朝中政事,自然很大程度避免了官员腐败的问题。
3.密折制度的完善
官员一旦腐败,就很容易出现奏折在传递过程中版本增多的问题,等到完全到达目的地,早就面目全非。所以雍正为了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地方各地的情报,防止官员进行暗箱操作,就完善了密折制度。这样一来,朝中四品以上以及地方的官职能够直接面见圣上传递情报,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