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豹的人物经历

郑元豹出生于浙江乐清市柳市镇的一个小山村,当地的村民所期盼的却是,能有一条路,使他们从挡住了去路的大山深处走出来。“那时候,我们那里很穷,我一直到十几岁都没鞋穿,书也只读了6年。”至今,郑元豹回忆以前的生活时依然很感慨。

13岁郑元豹就开始打鱼赚钱,为了一天能多挣5毛钱,17岁时又改行去打铁。期间,他还拜师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到18岁的时候,郑元豹已经可以教人习武了。“为了多挣点,我一边打铁,一边教武术。”他说,前前后后,他教过的学生有3000人左右。“现在他们也都成了老板了。”习武经历使郑元豹对武术始终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还担任着中国跆拳道协会的名誉主席。 1976年,在杭州创办杭州飞鹰机电控制厂。

1982年,在上海创办上海南汇机电设备厂(现为上海人民低压电器厂)。

1987年,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经济管理专业。

1989年,接管乐清人民低压电器厂。

1995年,创建浙江人民低压电器厂。

1996年,成立浙江人民电器集团,任董事长、公司法人代表。

1997年6月,组建中国·人民电器集团,任集团董事长、法人代表。 郑元豹从一贫如洗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终于打造出中国·人民电器集团这个著名的电器企业。1995年,郑元豹一举吞并了66家企业,此后持续进行并购和重组,郑元豹也被业内称为“并购狂人”。如今,该集团旗下拥有12家全资子公司,85家控股成员企业,800多家加工协作企业以及1800多家销售公司,拥有员工18000多名,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总资产达50.99亿元,2005年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20亿元,名列世界机械企业500强。在2005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浙商作为中国第一大创富团体,引来无数称赞和钦佩的眼光。有人说,浙江人天生就是商人,但很多人并不清楚浙商声名远播的真正原因。在此次采访中国·人民电器董事长郑元豹时,记者才深深感触到,“温州模式”、“浙江现象”来得不容易,来得名副其实。

与众多创业者一样,郑元豹年幼就因家境贫困,失学混迹于社会,但又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特别是浙江特有的人文地理,铸就了郑元豹独特的秉性和才华。

浙江人自古就有经商的意识,晋时,宁波的“商贾已北至青、徐,南至交广”。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浙江人就率先投入市场经济大潮。郑元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所以虽然贫穷,但没有继续忍受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而是自然而然地想到用经商去改变命运。通过经商,走南闯北,历经艰辛,将足迹遍布四海。同时,郑元豹敏感的商业意识,在商场运筹帷幄的能力,以及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精神,又让其在商场所向披靡。

由于和郑元豹一样的温商、浙商不计其数,因此,在美国、巴西、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随处可见浙商的身影,温州的商会。

据说,有个哈佛大学毕业的韩国生意人,在与浙江商人打交道后,佩服地说:“读懂浙江人的生意经,胜读十年哈佛书。”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感叹地说:“浙江人市场意识很强,很会寻找机会。同时,浙商具有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永不知满足。而且还喜欢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等不靠,相信市场,相信自己,自立性比较强,这些铸就了浙商的成功。”事实上,郑元豹在多年的商战中,正是用其典型的浙江人个性,去开拓创新,并不断取得成功。 浙江汉子想

复制义乌工业园

2007年9月1日的会场上,一位身材健壮的中年男子格外忙碌,他用带浙江口音的普通话向周围人介绍:他想“复制”一个义乌工业园。 他,就是浙江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与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德力西集团董事长胡成中并称“柳市三雄”。

1977年创业至今,郑元豹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王国,以年营业收入146亿元的业绩,坐上了中国500强第264强的交椅。

郑元豹1958年出生,早年家境极度贫困。15岁辍学后,做了打鱼人,每天仅挣五角钱。两年后,他又改行去打铁,仅学了两个月就开始单干。随后,他又拜师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后来,郑元豹在温州柳市开了间铁铺,加工农具和五金产品,还创办武馆招收学员,攒下第一桶金。

1976年,他用打铁和开武馆赚来的钱,承包了杭州飞鹰机电控制厂,开始了小作坊式的生产。1982年,他并购了上海一家企业。6年后,又杀回温州,接管了乐清人民低压电器厂。

随后,郑元豹的“大鱼吃小鱼”的速度越来越快。仅1996年就收购温州66家电器企业,1999年又收购上海34家国有企业。

郑元豹说,他的梦想是建一个像义乌那样,但比义乌还大、商品门类更全,产销一体化的工业园。

为了这个梦想,他已先后考察了我省的武汉、鄂州、十堰、襄樊等地。他表示:这个梦想有望在鄂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