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分为哪三个
中朝分为将军、近臣、尚书这三个,具体内容如下:
1、将军:将军又分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等。汉代兵权由皇帝亲自掌握,各种率兵的军将都由皇帝任命和指挥。由于将军和皇帝关系十分亲近,所以将军也参与机要的谋议。有些皇帝的亲信大臣,皇帝也给他们加上将军的称号,以示尊显。
2、近臣:包括侍中、左曹、右曹、诸吏、散骑、常侍、给事中。皇帝对所亲信的九卿或其它官员、儒生,在他们原职之外再给予侍中、常侍之类的名号,当时人称这类官名为加官。所谓加官是一种头衔,并无具体的职掌,但获得此号者可出入禁中,并参与机密的商议。
3、尚书:尚书本为皇帝身边掌司笔札的小官,中朝出现后,它的地位逐渐重要。它和仅仅参与议论的加官不同,尚书既有官署、官属,又有具体的职司。成为皇帝的秘书机关,在中朝已渐居核心地位,昭帝时霍光秉政兼领尚书事,以后辅政大臣都援此先例而领尚书事。
中朝的历史发展
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西汉前期,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将出任,他们功勋卓著,位高权重,在朝廷政事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亲政后欲大权独揽,遂采取措施大力削弱丞相权力,逐渐将其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
汉武帝着手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干的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给事中一类的头衔,给他们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并放手让他们参与处理朝政,从而培植出一批立足于宫中、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礼的内廷官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