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末清初著名民族英雄,原名福松、郑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中国人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

毫无疑问,郑成功是民族英雄,毕竟是他从荷兰人手里收回了台湾岛。但是,他收复台湾岛的初衷及大背景是什么?这也是学史者必须了解的。因为只有还原了真相,才能更好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复杂的人性。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郑成功

1.郑成功的身世

当人们说起郑成功,或许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位威风凛凛,如同岳飞般的英雄形象来,但事实上郑成功真的是如此伟大吗?

事情还得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讲起,当时在福建泉州,有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小伙子郑芝龙,随着一艘荷兰商船去了日本。在日本长崎县平户川内町千里滨期间,郑芝龙借住在良民田川家。很快,19岁的郑芝龙和21岁的田川小姐坠入爱河,并有了爱情结晶。

经过十月怀胎,田川小姐产下一个男孩,郑芝龙先是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很有日本味道的名字:福松,接着,又把他的名改为:郑森。

就在小郑森出世没多久,郑芝龙却丢下妻儿,独自随原船返回中国。回国后,郑芝龙摇身一变,成为福建沿海一带非常有名的海盗。

但到了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却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之后官至都督同知(相当现在某某军区首长)。

1630年,郑芝龙返回日本,将已经7岁的郑森接回福建老家加以培养。到了15岁那年,郑森考中秀才,之后又一步步晋升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并最终接取了郑芝龙手中的兵权。

2.国姓爷称谓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清与李闯王李自成的两层夹击下,大明江山变得危如累卵。

公元1644年,眼看大势已去,明朝皇帝崇祯朱由检只得赶紧撤离皇宫,逃向不远处的煤山避祸。在那,朱由检越想越觉得人生活得实在是没意义,于是干脆找了一根绳子将自个给吊死。

没过多久,清军占领北京的消息传遍了全国。

那时虽说明朝的中央政权被清军取代,但其在全国各地依然有不少分散的势力,像远在福建的郑芝龙、郑森父子,就是其中的一股。

公元1645年,郑芝龙、郑森父子干脆拥立在福州的唐王朱聿键称帝,并于当年七月改国号为?隆武?。(朱聿键是朱元璋第23子朱柽的八世孙,世袭为王。)

郑芝龙、郑森父子的忠心行为实在让朱聿键?皇帝?感动,特别是郑森,其才干更是让朱?领导?赏识不已,于是朱聿键便将国姓?朱?赐给了郑森,同时还给他赐名?成功?。

从此,郑森就变成朱成功,不过人们一般都叫他郑成功,或称他为?国姓爷?。

既然?领导?这么看得起自己,郑家父子当然要为明朝政府卖命了,无奈在与清军的对抗中,郑家军从来都是胜少败多。没多久,先期归降清军的洪承畴利用同是福建老乡的身份,来劝说利诱郑家父子干脆投降清朝政府。

面对着不利的局势,父亲郑芝龙决意向清军投降。然而此时的郑成功却担心投降清军后,会失去手头现有的兵权而反对归顺。

由于立场不同,最后这对父子只得分道扬镳。

3.不归顺清朝的真正原因

郑芝龙投降清军后,也再写信规劝郑成功归顺清朝。接信后,郑成功回信暗示,如果清军能将三省(浙江、福建、广东)交由自己管辖,他可以马上归降,但如果清军不答应这个条件,他郑成功将誓死忠于大明没有大权,岂非砧板上的鱼肉?从人性的角度来说,郑成功想得没有错,至少比他父亲聪明。

读了郑成功的信后,清朝两广总督李率泰回信讥刺:?阁下自诩忠臣,无三省之封,即舍清而忠明;有三省之封,则弃明而忠于清,真可笑也!?

李率泰如此把郑成功的心思挑明,明摆着断绝郑成功的念头。这下可苦了郑芝龙,被清军处死。与此同时,还向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县发起进攻。

很快,南安县便被搞得鸡飞狗跳,而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更是惨遭强奸,受了凌辱的田川氏一气之下干脆自缢身亡这位日本女人还是颇有气节的。

避走在金门岛的郑成功没有了退路,从此真正下定决心,反清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