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池子的周围环境
菖蒲河位于天安门以东皇城南墙的内侧,是一条长约一华里的小河。旧时,此河边两岸菖蒲丛生,故而得名。菖蒲河的上游是天安门金水河,明时此处是著名的皇家园林——东苑。到了清代,东苑被废弃,这里已变为皇城内的库署居所。民国以后,菖蒲河两岸又建起了许多民宅。建国以后,政府将菖蒲河改为涵洞,20世纪60年代应群众建议改河道为暗沟。2002年,市政府动工掀开菖蒲河上的盖板,恢复古河,为古老的北京重添丽景。 清代雍正年间,在紧邻紫禁城的东西两隅,先后敕建了4座神庙,以祭祀为道教所信奉的古代传说中的风、雨、云、雷四种神灵。风神庙学名宣仁庙,庙门坐东朝西,面向帝王之居紫禁城,清代每逢春秋两季,皇帝都会派遣官员前去祭祀。云神庙学名凝和庙,位于北池子大街路东46号(今北池子小学)。宣仁庙、凝和庙均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河沿111号有一座普胜寺,又称十达子庙。当年顺治帝赐建了普胜寺和北海白塔。该寺原先规模很大,为清代京师三大庙宇之一。1915年,普胜寺改为欧美同学会。
在南池子普度寺以北,有一处捷报处,是清代最高军政机构——军机处的重要部门,负责处理公文和军事情报。在南池子地区还设有掌管皇家库房的库司(今库司胡同和负责皇家武备用品制作的箭厂、鞍作等皇家作坊,以及官猪圈、官豆腐房等皇家生活保障设施)。
人才聚集的南池子:
见证了历史风云
南池子与胡适
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胡适与南池子一带有着解不开的情缘。民国初年,胡适先生曾长时间居住在南池子附近的缎库胡同8号(旧门牌),并在南池子以北的箭杆胡同《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工作,后来他创办的中国政治学会会址也在南池子大街以西、太庙东门外的清代门神库旧址内。胡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于此建了一座藏书楼,存放其所藏书籍,并作为政治学会的图书馆。
翠明庄与军调部
翠明庄位于今天的东安门大街1号。抗战暴发后,日伪政府曾在此处设立了高级招待所;日本投降后,此处曾作为国民党“励志社”所在地。1946年国***谈判时,此处曾作为军调部中***代表团驻地。
革命党刺杀袁世凯故地
南池子北口的东华门大街是皇城中的一处繁华之地,明时此地曾用于举办灯市;清代这里是内阁官员出入皇宫的必经之路,许多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清宣统年间革命党人就曾在此演出过刺杀袁世凯的悲壮一幕。
历史记忆中的“美国新闻处”
在菖蒲河的大苏州胡同,曾有一美国新闻处,它位于菖蒲河的大苏州胡同内一座并不起眼的小院。解放后,美国新闻处随美国大使馆一并撤走。2002年,菖蒲河改造时,此处旧址与大小苏州胡同一起消逝在历史的记忆中。
北池子的《新青年》编辑部
《新青年》杂志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载体,其编辑部就曾设在南池子以北的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内。著名的革命领袖、文坛旗手李大钊、鲁迅等人,都曾在这个小院中担任过编辑工作。
小苏州胡同故事多
20世纪20年代,小苏州胡同5号(旧门牌)曾经是北京工人运动的指挥中心——北京市总工会所在地。20世纪30年代以后到建国初期,小苏州胡同先后居住过不少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