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不依赖空气推进”的潜艇技术?
不依赖空气推进是指无需获取外间空气中氧气的情况下能够长时间地驱动潜艇的技术。使用该技术的潜艇的自持力比一般柴电潜艇的大一倍以上,也即连续的潜航时间及潜航距离较长,但仍比核潜艇短很多。其造价介乎一般柴电潜艇与核潜艇之间。闭式循环柴油机(CCD)AIP、斯特林发动机(SE)AIP以及燃料电池 (FC)AIP。这三种AIP方案都已被各海军强国分别采用;如英国、荷兰等已采用CCDAIP方案,瑞典等已采用SEAIP方案,德国已采用FCAIP方案。目前明确拥有该项技术的只有俄罗斯、德国、瑞典、法国、西班牙、中国。1935年,苏联第18中央设计局的设计师S.A.Bazilevskiy提出了在潜艇中使用不依赖空气系统并在M-92号潜艇上实验,并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不过那时该项技术并未成熟,该设计师将不依赖空气技术也仅仅作为一种实验课题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沃尔特公司尝试在潜艇中使用压缩过氧化氢作为柴油机水下的氧气来源。原理是在水下运作的时候通过燃机的热能加热以高锰酸钾作为催化剂的过氧化氢从而制造出氧气供给柴油机使用。后来德国建造了少数这种不依赖空气推进潜艇,其中一艘U-1407艇在战争末期被遗弃,战后又被英国人重新服役改名为陨星号(HMS Meteorite),之后英国根据陨星号又建造了两艘相同的潜艇探索者号(HMS Explorer)和神剑号(HMS Excalibur)。战后苏联又重新开始了过氧化氢 燃料的实验,但由于过氧化氢在转化氧气时的极端不稳定而最后被放弃。苏联和英国在看到美国已经拥有潜艇可用的核反应堆 之后都开始了自己的核动力研究而放弃了进一步的研究。但这项推进系统仍然在苏联和英国的鱼雷之中使用,然而这种不稳定的燃料依然造成了英国皇家海军西顿号和俄罗斯海军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的惨剧。日本本身并无声明拥有此项技术,而是从瑞典引进了斯特林发动机并由川崎重工生产。日本本身擅长燃料电池技术,但因为现行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无法满足日本的大型潜舰需求故不采用,日本预计于苍龙型的下代潜舰采用储氢金属技术的燃料电池来满足需求。此外据说针对日本的相关动作,韩国也正在向瑞典申请要求引进同类型斯特林发动机。美国因为负担得起昂贵的核潜艇及对浅水区作战能力的需求不迫切,所以并无发展AIP推进系统。从另一方面来说,核动力潜艇也属AIP,但一般将核潜艇独立分类,不算入普通柴电级AIP潜艇中。因此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这些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对发展AIP技术均无很迫切需求,多用于经费紧缺时期或出口型号。由于德国与日本曾在二战中战败,同盟国针对战败国实施禁止生产、引入与拥有任何形式的核兵器(包含核动力潜艇)的禁令,如日本战后的国策《战后宪法》与“非核三原则”。相对于英法美俄中拥有可远洋进攻作战的核动力潜艇,德国与日本不满足于仅供近海防卫作战的柴电动力潜艇,故德日两国基于传统柴电动力潜艇动力技术,进一步发展出不依赖空气推进引擎并成为德日海军的主要水下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