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莲的人物生平
蔡英莲 女,1945年出生,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学术带头人”,研究生班,流派班导师,2003年全国首届“教学名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蔡英莲11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学艺九年,师承:程玉青、罗玉萍、马宗慧、雪艳琴、赵桐珊、李香云、荀令香、邱富棠,于玉衡等名家,先后学习王、梅、尚、程、荀五大流派,艺术基底丰厚。常演剧目有:《龙凤呈祥》、《秦香莲》、《玉堂春》、《平贵别窑》、《桑园会》、《鱼藻宫》、《醉酒》、《别姬》、《失子惊风》《三关排宴》等,是“京56班”又红又专青衣演员。学生时期的蔡英莲广泛吸收舞蹈、话剧的表演手法,潜心研习导演理论,演出了话剧《龙须沟》、《千万不要忘记》、《母子会》、《箭赶河边》和现代京剧《六号门》、《芦荡火种》、《白毛女》等剧目。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1972年向何敏娟、姜家祥,孙松龄等老师学习民族声乐。1979年拜张君秋先生为师成为入室弟子。在张君秋、谢虹雯、何顺信、刘雪涛、张似云等老师的指导下,演出了张派名剧:《望江亭》、《玉堂春》、《春秋配》、《红鬃烈马》、《祭塔》《龙凤呈祥》等。
蔡英莲代师传艺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张派艺术特点和戏曲嗓音的开发;同时借鉴民族和美声演唱创出“演唱前呼吸训练体操”、“十三辙喊嗓方法”、“***鸣引用方法”等蔡氏形象教学法,行之有效,立竿见影。使京剧青衣嗓音研究向纵深发展。1947年来,蔡英莲孜孜求索,默默耕耘,教过的学生遍及国内外。著名弟子有:王蓉蓉(北京)、董翠娜(烟台)、张萍(战友)、赵秀君(天津)、张慧芳(北京)、王润箐,李红梅(北京)、候丹梅,张晓红(贵州),程连群(重庆),陈瑛(新疆)常叶青,张笠媛及第四代传人王盼,王奕謌,张婷,张蕾蕾,洪岩等,跨行嗓音训练演员如常秋月(花旦),朱福(小生),张佳春(花旦),方旭(花脸)他们曾分别获得“梅花奖” ,“白玉兰奖” ,“全国电视大赛金、银奖”,各省市奖。蔡英莲被业内外公认为嗓音训练专家以原版,解剖,形象,启发,设计,理论为教学训练法宝,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速变。张君秋先生曾评价说:“蔡英莲传承张派艺术任劳任怨,诲人不倦;她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我和夫人都信得过她的教学及为人!”
1984年夏发表论文《张派声腔研究与旦角嗓音的科学训练》获文化部“科研成果奖”,后连续发表论文十余篇,填补了京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空白。1985年随师赴香港讲学,1987年教授五位张门弟子分别获全国电视大赛“最佳、优秀表演奖”;同年为天津青年团雷英改编《天女散花》获全国“优秀新剧目奖”;199O年同张君秋先生赴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学。
蔡英莲多次成功的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北京、天津广播电台,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国家大剧院举办张派艺术讲座。1994年参加“中国京剧荟萃”为张派剧目音配像40多出戏任导师,并获得李瑞环颁发的金杯奖;1996年前后五次赴台,在复兴剧校教授《望江亭》、国家剧院、台视、电台、举行艺术讲座,学生罗慧茹获“复兴剧校金奖”,蔡英莲获陈守让校长表彰证书;1998年分别指导烟台董翠娜《状元媒》、天津赵秀君《秦香莲》获全国“第十六届梅花奖”,蔡英莲再次获得天津、烟台市宣传部授予“优秀园丁奖”;2001年蔡英莲被评为中国戏曲学院首届“学术带头人”,同年发表“京剧声、腔、技、能演唱与新一代艺术人才培养”论文三万多字。2003年在中央电视台“学京剧”栏目,北京电视台“戏迷天地”栏目,北京电台“空中大舞台”等栏目传承张派艺术。并在同年年初被北京高教委评为首届“教学名师”;2003年末,与赵景勃导演合作为张慧芳排演《杜十娘》获文化部“精品剧目奖”及“梅花奖”;随着中央电视台11频道“跟我学”,北京电视台“戏迷天地”的成功播出,张派深入千家万户,为广大张派爱好者提供了声闻并茂的最佳学习教材。2008年,湖南出版社出出版了《张派青衣》成为跨行最具影响力排行首位的畅销京剧教科书。2011年初,蔡英莲为传承,弘扬,发展张派,集整理,改编,创腔,导演于一身,成功推出张派剧目《春秋配》完整版,演出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再次挖掘整理张君秋先生79年版本《西厢记》,一举成为国家京剧院首部青春版张派剧目的力作。2012全国第七届青京赛决赛中,由蔡英莲亲授的学生张婷,王奕謌,王盼在激烈的决赛阶段分别喜获金奖;张蕾蕾夺得银奖。同年国庆期间,蔡英莲又应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评章邀请,在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成功地举办了“地方戏曲骨干演员嗓音培训班”,受到闽剧,梨园戏,高甲戏,南音等地方剧种演员以及当地领导的高度赞扬,使蔡氏形象教学法和科学发声前提下的嗓音训练技能普及到地方戏的剧种中。蔡英莲栽桃育李47年,雕塑了众多京剧优秀人才,是海内外知名度极高的戏曲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