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影像怎么样

对腻了电脑,便寻了本书爬上床。《看不见的影像》,张献民著,从ZJ那借过来放在架子上积灰大概已近两个月,也该是看的时候了。哦,突然想起好久没见到ZJ了,不知道他在那个由厕所改装成的斗室里过得怎样。 这本书评论了未能在大陆公开放映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的十二部国产影片,有的借助网络和DVD广为流传,而有的只散落在零星人手中,看了这本书你才会知道它存在着,但根本无处可寻,地下得彻底。它们涉及爱情、青春、寻找、死亡、弱势群体、扭曲的生活、一代人的集体回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的可以说什么也没涉及,只是记叙。但不管怎样,“在文字几乎不再被禁止的今天”,作为“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的影像也不应该“被刻意抹去”,这只能说明某些人在掩耳盗铃。它们既然被拍出来了,看不看就应该是观众的事,而不是由一些居高位者用俯视的姿态来决定。 张献民是一个对影像这种表达方式有着自我深刻理解的人。出于观看电影的私密性,这种理解越深就越是排他,因此他的评论在很多时候都只能带来一点模糊的领会。再加上很多电影本来就没有看过,所以看他那绕来绕去的文字就很容易晕菜,直接被他的话牵着鼻子走了,接受得完全没用上一点判断力。看完了以后想想,觉得自己好像被填鸭了,满脑子都是他的腔调和情绪。最理想的就是能像老牛似的不断反刍,磨去他不容置否的优越性和夹腔夹调的调侃,只剩下他的诚恳和体悯――来自于对这些影像的敬意。 以下是因书中几句话而想看的电影。话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希望电影也是一样。 《邮差》―― “其沉闷不来自剧情,而与人物、故事、影调风格相一致的隐忍不发。” 《动词变位》―― “性爱与九十年初的北京之冬、与动词变位、与火锅是一样的,把选择推迟到最后一刻,不断加菜,不断变化、只有主语谓语没有宾语,没有条理方向,没有快感之外的目的,没有形式之外的内容,只有事实,没有原因和结果,既是行动,也是话语。” 《盲井》―― “《盲井》不是向外界敞开的,没有其他方向,不接纳外来因素,剧情自我满足。但如果不把这当作缺点,封闭的情节和自我满足的故事,是形成剧情窒息效果的前提。” 《哎呀呀去哺乳》―― “叙述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寻找意义,而时间的流逝不一定有意义。没有意义也可能形成感慨和叙述……” 《海鲜》―― “朱文的作品湿淋淋的,有点油腻,看上去很新鲜,但要进嘴还是有点生。” “这些人与他们周围的所谓现实生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甚至这种若即若离是那些人物刻意追求、但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活方式。这些人物往往活得特别不用力……他们仿佛害怕对生活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