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不是所有人都有妈妈,不是所有妈妈都无微不至
《囧妈》:妈妈并不完美,她却带着世上独一无二的爱在发光
大年初一在网络平台上上映的《囧妈》,不要钱也可以看的新年电影,在豆瓣上有40万人的评价,分数居然只有5.9,按理说这部剧在这个特殊情况下,追剧的人特别多,为何分数却这么低呢?
徐峥的囧系列电影,基本都是以搞笑而出名,本以为《囧妈》也是一部喜剧,结果却是一出根本不知道如何定义的剧。
内容写的是徐峥饰演的徐伊万,40多岁,成功商人,正在闹离婚,意外陪妈妈去莫斯科,在火车上六天六夜的经历。
看完电影后,为什么没有引起***鸣?可能因为年纪不对,徐峥饰演的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讲的是一个快70岁的妈妈。而当下看这部剧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没有***鸣,get不得那个点,所以一头雾水。
讲到妈妈这个词,以及电影里妈妈给我的感受,我有如此以下几个观点。
一、每个妈妈都是有着极强控制欲的“怪兽”。
《囧妈》里的妈妈,在火车上与40多岁成功的儿子徐伊万的生活,妈妈精心准备了吃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事无巨细的控制着他。
比如一大碗红烧肉,先是心疼他,让他吃,他吃得意犹未尽时,妈妈却把盒子收了起来。她的理由是,你要懂得节制,不然你就要发胖了。
可是大部分的肉都吃了,还差这一块吗?但在妈妈眼里,那是不对的。她习惯性地想控制儿子,她觉得自己说的就是有道理的。
火车上来了一位俄罗斯美女,性感漂亮,热情奔放。和徐伊万多说了两句话,妈妈就旁敲侧击,让他不许跟她来往,说她是小偷,也暗示儿子不要花心。
可能这也是大部分妈妈的真实写照,好像自己啥都是对的,老是喜欢让孩子按照的意愿生活。
前几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潜意识里,父母老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应该让孩子听我们的,毕竟我们吃过的盐比他们吃过的米还多啊。可是孩子如果按照我们的意愿在成长,他会变成你想象的孩子,而不是他自己。
一个人,应该有独立的空间,思考的能力,并不能依附于母亲一辈子。过多的干预与控制,简直像一场谋杀,把本应该茁壮成长的小树掐死在摇篮里。
妈妈往往会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掩盖她即将要实行的控制欲,茫然失措的孩子,却感到万般无奈。
徐伊万在美女面前难道不知道自己应该克制吗?然而在妈妈的话语激怒下,他反其道而行之。你不让我这样,我偏要这样。
很多人明对妈妈的怒吼时,估计也是这样的心态吧。当我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时,别人要是想控制我们,那不好意思,作为人的私念,我们是必定会反抗的。
妈妈又岂会不知?她都知道的。可是她放心不下,她担惊受怕,不管孩子多大,只有妈妈还在,孩子始终还是孩子,那个在她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她想永远保护着。
矛盾心理的交织,反观妈妈为什么要这样?
以前我也不能理解,当我怀胎十月,分娩的那一刻便茅塞顿开。曾经我受过的苦难,怎么可能让孩子再受一次?对啊,我只是想让他过得好罢了。
妈妈的控制欲,就是这样好的另类表现吧。
二、在金钱面前,妈妈也是现实主义者。
有个朋友,她有个哥哥。哥哥挺能干的,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之后又开了自己的公司,总之在父母眼里,哥哥有钱,是成功人士,说什么他们都听。
而朋友呢,没钱,离异,寄居在父母家。跑步,健身,父母骂她不务正业,炒菜多放了一点葱蒜,父母骂她不懂节约,不会过日子,带孩子过来,父母对她孩子也不待见,孩子稍微有点哭闹,父母甚至可以收拾东西把他扔出去。
有钱的,啥都是对的,没钱,做啥都是错的。这就是现实,至少是比较讽刺的真实的情况。
可能父母也会想,同样都是我生养的,为啥区别这么大?不偏心?不可能。这是人性自私的一面,在利益面前展露无遗。
再看我妈,我装修房子在她那里借了4万,借了第二天担心我不还,让我写借条。我理解母亲的担忧,立马写字据按了手印。可是从此她便有了羞辱我的理由,想着不开心了就找我要钱,要不就说我怎么不还钱。
我借的钱用来装修,哪里有钱还?这是亲妈,在身边没完没了的催债。最奇葩的是,她在外面到处说我借了她钱不还。
公婆是很爱面子的人,听见我妈在外面这样说,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质问我,哪里有借了钱第二天就还的?如果马上能还的还用借钱吗?
然后我东拼西凑在过年的时候把钱还给了我妈,现在身无分文。借钱的时间大概是半年。中间我还给我妈买了一个1500的保险,还给我爸妈买了其他用品,就算还的利息。
在穷人眼里,金钱比亲情更重,更值得信任。
妈妈说,有钱能防老,有子女却不有一定能。
她有个朋友,50多岁,存有30万,看着子女不容易,平分给两个孩子。结果等她生病时,两个孩子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来照顾。我妈说,这是现实,不能对孩子太好,自己得留一手。
看似自私的妈妈,或许这是她的生活哲学吧。
母亲生养孩子,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付出的金钱无法计算,他们现实也罢,但曾经的付出不容抹灭。
现实就现实吧,何尝不是另一种爱呢?
三、还有很多人,没有妈妈。
这里没有妈妈的意思,一部分是真的没有妈妈,孤儿院的孩子,或者母亲早亡的。一部分是有妈妈,但是妈妈不在身边的,形同虚设,相当于没有妈妈的。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怎么可能有不在妈妈身边的孩子呢?在此,就不例举留守儿童的数据。估计你看到留守儿童几个字,就心知肚明的知道他们的情况。
父母在外面晃,娃儿在屋里长。
农村里有很多这样的情形。因为没钱啊,所以要出去赚钱养娃。生活真的那么苦吗?不在外打工真的养不活一个家吗?
答案也许是不一定的,但不在外面打工,在老家生活,情形十分堪忧。
有人说这是现实的逼迫,而我们却是真正看到了父母的无奈,以及感受到孩子的无助。
还有很多妈妈并没有那么心疼孩子。
《囧妈》里,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在现实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辣妈正传》里孙俪饰演的辣妈,在生完孩子的时候,不愿意抱孩子,因为她为了生这个孩子,变丑了。是不是很现实?
《都挺好》里苏明玉的妈妈,重男轻女,儿子出去旅游三五千的给,女儿买学习资料的钱都不给。
我的同学中也有好几个是被遗弃的孩子。
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室友在熄灯后才回宿舍,然后搂着我哭。说她的亲生爸妈来找她。出生时,发现是女儿,家里人就把她扔了。
她是养父母养大的,现在年纪大了,父母家里条件好了,才想着把这个女儿找回去。
她说不会认的。既然当初把她扔掉了,那为什么现在还要找回去。
可能当初情况不允许吧,妈妈也可能很无奈吧。不同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人。
说到最后,天啦,我在干嘛,我是在评判妈妈吗?
不是的,只是想告诉大家: 妈妈,是人,不是神,她们也有自己的情绪,也有自己的烦恼,不要把妈妈标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其实他们也只是平凡的普通人。
我们需要在时光里学会爱人,学会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