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老电影《喜宴》吗?

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人是女艺人婉婉。她是一个为了追求艺术而敢于独自流浪海外的女人,她为了绿卡答应魏童参加婚宴,却在明知对方性取向的前提下爱上了自己本不该爱的男人,甚至怀上了他的孩子。她是一个坚强多情的好女人。从第一次角色扮演到后来的假戏真做,她把一个女人对丈夫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可惜她连嫉妒同性的机会都没有。她没钱没家,无奈却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她只好背对着卫通哭。甚至在她选择打掉孩子的时候,也只能流下两行清泪。但是当眼泪被擦掉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做一个年轻的妈妈。从一个女人的立场来看,我同情她。我在想,如果魏童的性取向是正常的该有多好。可惜,现实总是比想象残酷得多。

魏童的父亲是电影跌宕起伏的一条主线。他当了一辈子兵,却只能用结尾那句“我看,我听,我懂”,这成了他和西蒙(魏童同性恋)保守的秘密。最特别的是,李安特意设计了一个韦彤父亲过安检时举起双手的情节。这张图淡淡地过去了,却辛辣地暗指旧文化遇到新文化能做的就是毫无保留地举起双手。

最后一幕,当我看到三个年轻人看着老两口互相搀扶着离开背影的时候,一种说不出的情感刺痛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感觉年纪大了,不知所措。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担心有一天我会站在他们的立场看着他们的背影。就算我想了不止一次,也会觉得自己又被一把尖刀扫了。

李安唯一的出场是“这是中国五千年来被压抑的性解放”,这是真的,但是当性发展到今天,我突然觉得原来压抑不一定是一种美。影片前半部分的安排,可能会让人觉得它包含了足够的火药引子,足以炸毁一个禁锢了个人几千年的伦理体系,还有很多让人咀嚼和深思的问号。然而,李安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肯定或颠覆任何道德价值观的思维敏锐性,而是他冷静的叙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