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楼空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315 成语 人去楼空 注音 ㄖㄣˊ ㄑㄩˋ ㄌㄡˊ ㄎㄨㄥ 汉语拼音 rén qù lóu kōng 释义 表示旧地重游时人事已非,或对故人的思念。

语本唐.崔颢〈黄鹤楼〉诗。

后亦用「人去楼空」形容畏罪潜逃,不知去向。

典源 唐.崔颢〈黄鹤楼〉诗(据《全唐诗.卷一三○.崔颢》引)昔人已乘白云1>去,此2>地空余3>黄鹤楼4>。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白云:一本作「黄鹤」。

(2)此:一本作「兹」。

(3)余:一本作「留」。

(4)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昌县临接长江大桥之蛇山山顶的阁楼。

相传费文袆登仙,尝驾黄鹤憩于此,故称为「黄鹤楼」。

它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典故说明 「人去楼空」这句成语显现的是一种感慨、惋惜的情感,出自于唐.崔颢的〈黄鹤楼〉诗。

此诗借由古人乘鹤仙去的传说,点出仙人黄鹤早已渺无踪迹,一去不复返,只留天际的白云,千载悠悠,表达出更深的失落情怀,将对世事茫茫的感慨表露无遗。

后来「人去楼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旧地重游时人事已非,空留遗迹,或对故人的思念。

如《警世通言.卷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人去楼空事已深,至今惆怅乐天吟。」

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这个成语现在有另一种用法,形容畏罪潜逃,不知去向,大多是使用于社会事件的报导上,说明犯罪者因为畏罪而潜逃,不在原住屋里。

书证 01.金.赵秉文〈鹳鹊楼〉诗:「楼成鹳鹊几时还?人去楼空境自闲。

地接连城秋水渡,河兮两岸夕阳山。」

02.元.叶颙〈秋宵月下话休文遗迹〉诗:「山洞出云舒画簇,江波翻浪焕文章。

汀兰涧芷春常在,人去楼空几夕阳。」

03.《警世通言.卷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人去楼空事已深,至今惆怅乐天吟。」

04.清.纳兰性德〈念奴娇.人生能几词〉:「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扫窗间月。」

用法说明 一、语义说明表示旧地重游时人事已非,或对故人的思念。

使用类别用在「消逝改变」的表述上。

例  句<01>当我回到故乡,要找儿时玩伴叙旧时,才知人去楼空,不知搬到哪里去了。

<02>数年后,他回到故乡,想要寻找昔日的好友,才发现已是人去楼空,景物全非。

<03>来到以前的故居,只觉人去楼空,物是人非。

不知不觉中,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二、语义说明形容畏罪潜逃,不知去向。

使用类别用在「潜逃消失」的表述上。

例  句<01>等警方赶到现场时,歹徒已闻风而逃,人去楼空。

<02>老板卷款潜逃后,公司就人去楼空,铁门深锁,使得员工们都丧失了赖以维生的工作。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