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风民俗资料

江西民风民俗资料

 据悉,江西地处南方,是一个风景如画,美丽动人的城市。而这里不仅拥有美丽的风景名胜,更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民俗风俗和历史文化。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江西民风民俗资料1

 江西地处南方,是一个风景如画,美丽动人的城市。而这里不仅拥有美丽的风景名胜,更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

 彩灯舞

 彩灯舞,主要流行赣北语系各县,其中九江、瑞昌、武宁、永修等地广为盛行。古代的彩灯舞,大都表演在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时。今天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人们或在长街广场,或在村头湾边,舞起各式各样的彩灯,以增添欢乐气氛。

 彩灯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其主要有:龙灯、狮灯、蚌灯、车力灯、茶箩灯、跑马灯、采莲灯等等。

 九江?龙灯?

 九江?龙灯?又称?龙舞?,俗语?玩龙灯?。其形象各有特色,多用竹、木、布、纸等扎成,节数多则近百数,少则二、三十,但均为单数。躯体内能燃烛者称为?火龙?,不燃者称?布龙?、?沙龙?。?龙舞?套路甚多,常见为一手举红色绸珠,在两条?龙?之间戏其作舞。?龙?随红珠或腾跃、或滚动、或盘起、或穿插,使观者目不睱接。

 九江各县?船灯?又称?采莲船?。它用竹篾扎成一小船,蒙以彩布或彩纸,用绿色绸布表示水纹遮住少女双脚。船外有艄公艄婆,艄公撑篙(桨),艄婆撑舵,手摇大蒲扇;三人动作协调,模拟上滩下滩、顺风搁浅等行船动作,船中少女唱各种小调,并配以锣鼓,艄公艄婆不时插话帮腔,诙谐滑稽。

 湖口渔鼓

 湖口渔鼓,流行在湖口及鄱阳湖滨地区,它以丰富的鄱阳湖渔歌和民间小曲为基调,既能一曲单用、一曲多用、多曲联用;又能以唱为主、说唱结合。演唱时,表演者左手持用河豚鱼皮蒙的竹制鼓筒。右手执一根精致小木棍,同时拍击鼓面和小跋,发出清脆、浑厚的?二响?声。其声似渔舟披风拍浪,旋律流畅,曲调婉转,有浓郁的水乡生活气息。

 傩 舞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以后发展成原始巫教中的一种仪式,并逐步演变成有固定目的和内容的节令祭仪。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势: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 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由于傩舞流传地区不同,其表演风格也各异,既有场面变化复杂,表演细致严谨,生活气息浓厚,舞姿优美动人的?文傩?流派;又有气势威武磅礴,情绪奔放开朗,节奏势烈明快,动作刚劲有力的?武傩?流派。这种古老传统傩舞之花,至今仍流行于德安、武宁、都昌等县的舞台、厅堂和村镇田头。

 瑞昌船鼓

 船鼓,旧称?龙船鼓?。原为滨湖水乡居民在端阳节龙舟竞渡时的演唱小曲,清代乾隆年间传入瑞昌。在逐步吸收当地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伴奏乐器除原来的小鼓、马锣之外,又增添了欢乐的唢呐,形成独具风采的瑞昌船鼓。

 船鼓的演唱形式原为一人站唱,后来发展成众人帮腔,演唱时在木橙上将装一只木刻的 ?龙舟?,船头系一单面鼓和小马锣,敲敲击锣,以唱为主,兼插说白,唱词为驿偶句,有五、七、十字不等句。传统曲目有《闹端阳》、《花朝调》、《拜新春》等。

 瑞昌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瑞昌素有?剪纸之乡?的美誉。

 瑞昌剪纸以简练优美、构图匀称、造型生动、剪法明快为特点。以剪刀为工具,阴、阳剪法俱用。题材多取民间传说、花卉鸟兽、戏剧人物等。一幅好的剪纸,既可作门窗、顶棚、筐箩、家俱的装饰;也可作枕套、鞋面、门帘、桌布的绣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武宁采茶戏

 武宁地处幕阜山区的武宁县,境内盛产茶叶。由于当地有采茶歌流行,渐渐形成了采茶小戏, 名为?三角班?,大约在清代乾隆年间,武宁采茶戏就流传到湘、鄂、赣部分地区,后经许多艺人的创造、革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宁采茶戏;并以县城为中心,在修河上游称?上河派?,修河下游称?下河派?。前者受汉剧、湘剧、宁河戏等大型剧种影响,长于做功。后者受湖北黄梅、阳新采茶戏影响,侧重唱功。

 武宁采茶戏现有大小型剧目150余种,多数为民间传说题材的文戏,其中也有少量的武戏。该戏的唱腔可分正腔、花腔、杂调三大类,它们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优美、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武宁锄山鼓

 锄山鼓,又称?催工鼓?、?打鼓歌?。至今武宁县船滩、温汤、南岳、东林、里溪、扬州等乡甚为流行。它是民间独具地方风格的传统艺术,也是集体劳动中以歌助兴,击鼓作气,寓娱乐于劳动的一种活动。

 锄山鼓多出现于集体挖茶山、锄油茶林、开荒垦地等劳动场地。几十人一字排开,由一人击鼓领歌;众人一面挥锄劳动,一边搭号相和,节奏快慢有致,旋律粗犷,格调高昂。

 锄山鼓点一般分为三番:初番弛而慢,二番渐转快,三番急而捷。随着鼓点节拍的起落,歌调节奏的悠扬,但见很锄飞舞,阵阵?喔唿?之声铿锵作响。

 星子西河戏

 西河戏流行于赣北的星子、德安、九江一带,又名?弹腔戏?。因赣江下流分东、西两河、其西河流经星子境内,故又名?西河戏?,俗称?星子大戏?。

 早在清代嘉庆年间,西河流域各县就活跃着一支专唱皮黄的弹腔戏班,到清代道光年末年,便在星子县成立了第一个?义和班?。从此形成了一种以星子为活动中心,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杂以青阳高腔和当地民间小调的弹腔剧种。

 西河戏体裁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剧本结构冗长,内容崇高忠、义、廉、孝,台词念白多乡音俚语,服装道具也古色古香。现有传统剧目约150多种,许多乡村尚有业余剧团,逢年过节,她以特有的风韵,备受群众欢迎。

 修水宁河戏

 宁河戏是江西地方大型古老剧种之一,它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 带。

 宁河戏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完整成套。传统剧目可查者约4000余种,多系整本,声腔以二凡和西皮为主,兼收徽调、昆曲和民歌小调。

 浔阳纸扎

 纸扎,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

 浔阳纸扎习俗,明清时遍及城乡,每逢节日或喜庆之际,民间艺人则充分施展其技艺,扎制成高意诙谐的?老鼠攀葡萄灯?,喜得贵子的?麒麟灯?,望子健康的?鸭(压)子灯?,祝贺新婚的?鸳鸯灯?, 祈求丰收的?金鱼灯?,以及名种花草、鸟兽等。这些色泽艳丽、造型拙朴、寓意明快的各类纸扎品,均取竹、木、线、纸为主要材料。以竹、木为骨架,以线团缚部位,糊彩纸以装饰。为喜庆欢快的活动频添几份色彩,同时也为哀丧、祀祭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

 江西民风民俗资料2

 每个地方都有约定俗成的表示亲热的方式,就像销匙一样,一个称呼,一个手势,就能开启你与当地人的`屏障。你若身处江西,有一个与当地人沟通的秘诀亲热地称呼一句?老表? !可别小看这个似乎有些土气的称号,它在江西是拉近陌生人之间关系的桥梁,说不定好客的主人还会因此把你请到家里,尝一尝客家人独有的?擂茶?。而江西人自己也相互以称呼?老表?取代?同志?、?老乡?等说法,朴实中平添一份亲切。

 江西人对?老表?的青睐由来已久,最早的说法恐怕要追溯到图腾时代。据象?表?在旧时多指木,清江吴城遗址发掘出商代红土祭坛?分布着大小洞上百个,多成行排列或间有错叠,?,这显然是江淮流域及江南地群原始崇拜的象征。于是便有人说?老表?本是图腾表柱的土俗、是图_象在江雕群中的记忆残留。这样的图腾溯源虽然能把?老表?的起源向前推移,但毕竟涉及谢艮多山代怀能够兰并接受的人并小多。老_『_辞按今天的思维力式,把?老表?聊为姑表亲。M人喜欢?老表外乡人也『老农?农达他们对江西人的亲热和欢迎。也正因为如此,江西人对表亲自妖而然地怀符一种济意识的眷恋情感,尤其表现在对舅舅的尊重程度上更是外地人所无法比拟的。 ?

 但究竟是江西省的表亲,还是江西与相邻省份的表亲关系传说中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有人说,?老表? \的称谓是江西客家人为着适应陌生的环境而自发倡起的。秦汉以来,中原汉人或被跃,或驻扎,或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而举族南迁,大都定居于关山重重阻隔的闽、粤、籍山区。土著人自诩为?坐地虎?,称客家人(即中原汉人)为?过山虎?。土客相争,夺田夺山,两虎相斗甚为激烈。而彼此不同籍、不同姓、不同宗的客家人便睿智地用?老表?这种似亲非亲、似故非故的称呼来加强与其他客家人的感情,以达到携手团结、同舟***济、患难相依的目的。久而久之,?老表?便约定俗成,成了江西客家人之间联谊、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亲切称谓。

 另一种说法也关乎迁徙,却不是迁入江西,而是迁出江西。?老表?是周边省份赋予江西始祖的昵称。因人口过早饱和,江西人大都为稼穑耕垦奔走在穷乡僻壤之间。福建人觉得只有他们才能叫江西人?老表?,广东人也认为自己和江西人有着姑表亲缘,湖北则传说当年湖北人曾被杀戮一空,后来是靠着江西的三兄弟迁徙过来,才得以传承的,至今仍存有纪念这三兄弟的祠堂,更多的还得数湖南人,元末明初的连年战祸和兵灾使湖南大部分地区田园荒芜,庐舍成为废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随后,苏、浙、院、闽、籍人,特别是江西人大批涌进湖南民谣便传出?江西填湖广?的说法。因此,现在的湖南人一讲江西人,多称江西老表。?江西老表?指江西、湖南两省人的祖宗存在表亲关系,是湖南人对江西人的一种昵称。

 此外,还有一些说法。如:馀南是风水文化的发祥地,籍南客家驾信风水在地方志上也有载:?俗水,往往葬后^^余年,自行开视,以验穴之吉。?唐朝末年杨筠松避藤南,外创风水?形势派?。有人便根据这些史实,判断籍地先人相信风水,问时乂作辻徙中便于掌握方丨?江网人麦随请带?只丧,即的罗摄,M此被外乡人称为?老表?。还有的说法更玄,与张天师有关。众所周知,张天师擅长画符,即画裱。

 他曾?占得天下年熟三十七年,但人民多灾难。乃是皇王大帝旨杂,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下凡察看人间善恶,善者多传于人,免得一家灾难。若抄得?张免得一家灾难,抄得十张免得十家之灾。?他的符核得到皇上的赞赏,民间便流传出?江西老裱?,后来才异化为?老表?。不过,将?老表?一词传播开去的还得归功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境。明史上,在《朱元璋本纪》中讲述了一段关于他与汉王陈友谅在江西的战争。

 据民间传说,当年朱元捧和陈友谅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当时,陈友谅拥兵60万,大舰数千艘,朱元璋只有20万人,且都是小船。在?次战斗中,朱元璋陷入重重包围,饥寒交迫,险象环生。在生死关头,是江西老乡帮助朱元璋杀出重围。获救的朱元璋在跟老乡告别时,一再叮嘱:?有朝一日打下江山,你们别忘了来看我啊。?老乡接过话似真似假地说:?大人要是登基当上了皇帝,皇宫戒备森严,卫士恐怕会把我们这些乡巴佬撵得远远的,到时别说拜见大人,恐怕连人影也见不到啦!?朱元璋笑道:?怎么会呢?如果卫士挡驾,你们就说是我朱元璋的老表,看谁还敢挡驾老乡响亮地回答:?忘不了,朱大人,日后一定去看您!恭祝您飞黄腾达,心想事成!?

 辞别江西老乡后,朱元璋南征北战,历经沧桑,击败陈友谅百万大军,推翻元朝统治,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的特大喜讯传到江西大地,乡亲父老们大喜,立马推出几位代表,践山涉水,千里退适来到应天府拜见朱元璋。卫士听说客人是皇上的?老表?,果然一路绿灯,畅通无阻。朱元璋得知?老表?来了,便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安排时间接见这几位特殊的客人。朱元璋身着龙袍坐在龙椅上,看见?老表?进来,龙颜大悦,请他们坐下,随后便与他们拉起了家常。临走前,?老表?们把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之类的礼物奉上,朱元璋则热情地给?老表?送行。

 皇上破例接见江西?老表?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国各地,于是?老表?的称呼代替了?老乡?。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西老表?就这样叫开了,越叫越响,至今常叫不衰。然而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名声似乎一直得不到后人的认可他可以杀掉与他一同经历过腥风血雨的生死将领,难道真的会在乎几个小小的?江西老表?吗?于是,便又有了另一种传闻:

 1368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他手下的各路人马,纷纷入京向他朝拜和庆贺。他见如此多的人马一下涌入京城,不但住宿困难,自己也难于应付。于是赶紧下令,要各路人马按顺序进京。当他听说西南的一路人马日夜兼程,已达长沙府时,就急传口谕,命这支人马?在长沙歇息三天,然后听旨进京。手下人听错口谕,误将?歇息?听成是?血洗在长沙血洗三天?。皇帝金口玉牙,出口成旨,违旨者斩。于是明军在长沙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他们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杀得长沙十室九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见人迹。

 过了许多年,从江西那边?吱呀,吱呀?推过来一辆土车,车上坐着一美丽少女,少女的身后是一英俊的青年男子。他稳稳地推着车,赶着路,出江西,过浏阳,一路来到长沙东乡,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就在这里住下了,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繁衍后代,直至百岁而终。以后许多长沙人都视从江西过来的那对少男少女为自己的祖先,江西是他们的父母之地,江西人是他们的亲戚。于是,称呼江西人为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