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森鸥外的作品《舞姬》
森鸥外,这个名字对于熟悉日本文学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与夏目漱石齐名的大文豪。我不是特别熟悉他的文章,但是偶尔有接触过他写的一些小说片段。这次读过他的处女作《舞姬》后,深有感触。
故事的开始采用的是倒叙回忆式的写法,从火车上孤单一人待在车厢,回想起自己五年前单身赴德国留学时的一段爱情故事。故事主人公就是以森鸥外自己为原型,所以也采用了第一视角。书中的“我”从一个处处受制于家族和社会的人。本以为可以通过留学光宗耀祖大展宏图而奔赴德国留学到实际到达德国所产生的维和感,这两者使得“我”变得与周围格格不入,再加上书中的“我”一心求学,不谙世事,导致被周围人嫉妒排挤,以至于招人陷害,也为后面的悲剧收尾作了铺垫。就在“我”迷茫,苦恼的时候,书中的女主人公“舞姬”艾利丝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在教堂前哭泣的艾利丝深深打动了“我”,可能艾利丝就像天使一样,使得本来忧郁烦闷的“我”产生了爱慕之情,情感的种子已经播下。一开始书中的“我”只是想帮助艾利丝而已,谁知道两者之间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孤单没有方向的“我”此时对艾利丝一见钟情,并且在不断的相处之中越陷越深。然而两人真正感情的导火索就是一封信,内容是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去世的消息。在悲痛袭来的时候,书中的“我”看着艾利丝那温柔的目光,在欲望的驱使下两人发生了关系。
其实这一切在我看来,本应该是一段美妙的事情,因为森鸥外对艾利丝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的“我”确实是被艾利丝深深吸引了,特别是那一双闪烁着迷人泪光的眼睛,治愈了我孤单惆怅的内心,是彻底使“我”深陷艾利丝的温柔乡无法自拔的最大原因。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日后的悲剧到来之时,对双方的伤害也是异常之大。
故事并不是那么顺利美妙,在同行之人的陷害诬陷下,书中的“我”必须要离开德国,但是要知道,这时的“我”已经不再是孤单一个人,书中的“我”必须和艾利丝在一起。在此时,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就是“我”的好友相泽,虽然在他的帮助下,书中的“我”和艾利丝还算是在一起了,其实这两人在一起的这段时光相信是文中最甜蜜的时刻了。可以看到。两人虽然过得清苦,但是却很满足。可以发现书中的“我”完全没有之前的那种郁郁寡欢的感觉了。后面艾利丝的怀孕又将事件推向另一个高潮。这个时候可以看出,书中的女主人公艾利丝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孩,只是单纯幻想着美好爱情,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舞女。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仍然没有放弃追求幸福,和对未来的渴望。所以艾利丝在文中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单纯,渴望幸福的女孩。
但是艾利丝所怀的这个孩子并没有给她和书中的“我”带来本应该有的幸福,相反,“我”为了自己的名誉利益,必须与艾利丝断绝关系。当然,一开始书中的“我”是挣扎的,所以他表面是拒绝,实际还是和艾利丝生活在一起,但在我看来这无非是在欺骗艾利丝,让她幻想着美好的未来,甚至有些残酷了。但是随着书中的“我”在名利的漩涡中越陷越深,其实在那时,书中的“我”就已经隐隐约约察觉到自己所要走的道路上,艾利丝注定是个障碍。但是可怜的“我”却无法承认,还在欺骗着自己。直到大臣给出了唯一一条对“我”来说人生的光明大道,懦弱的我还是屈服了。可怜的艾利丝却完全不知情,还在家中等待着早已把她抛弃的“我”。更可怜的是,书中的“我”居然还想继续欺骗隐瞒艾利丝,但是谁知道在自己因为纠结而发烧病倒的时候,相泽居然把事实全部和艾利丝说了。在这样的打击下,艾利丝崩溃了,而文中的“我”却选择了逃避,一个人乘着名利的春风逃离了德国。
文中的最后写到,虽然很感谢相泽,却始终对他有一点点憎恨。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文中的“我”出于对艾利丝的愧疚以及对那段美好爱情的不舍所发出的埋怨。其实也能感觉到作者仍然还觉得如果不是相泽的话,说不定自己还能继续这段爱情。又或者是觉得没从自己嘴里告诉艾利丝真相所特有的的愧疚感,总之,这都是我自己的猜想吧。
读过之后,其实我是有些同情书中的“我”,因为在名利和爱情面前,他无法做出选择,即使是在最纠结最痛苦的时候他仍然不想伤害艾利丝,想两者兼顾,可是现实却无法让他这样做,但是在因果纠结下,艾利丝还是被抛弃了,虽然作者埋怨相泽,但是其实早在自己承诺大臣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做出了选择不是吗,相泽只不过是推进了事情的发生。书中最可怜的便是艾利丝了,一个卑贱贫苦的舞女,直到最后也仍旧没有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每次一想到艾利丝拿着一堆棉花幻想着自己与书中的“我”的孩子出生的场景以及幻想在教堂婚礼的表情,都忍不住有一股伤感袭来。虽然艾利丝与“我”的爱情是一个悲剧,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段感情都在双方的内心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据介绍,后来艾利丝千里迢迢回到日本找寻森鸥外,但是森鸥外却拒绝见她,结果她只能伤心的回国了。可能那个时候的森鸥外已经自觉愧对这段感情,亦或是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追求生活的天真少年了,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