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部沿海某乡下几种蚂蚁和蜂的种类鉴定

(本篇是对在家乡拍摄的一些蚂蚁和蜂的类型鉴定,拍摄地点为福建东部沿海乡下。鉴定根据网上的资料与照片中的蚂蚁或蜂的匹配度,选择匹配度最高的种为照片中蚂蚁或蜂的种类型。部分种类由于资料缺乏,只鉴定到属或者科。每张照片都给出鉴定的参考资料供读者查阅。蚂蚁和大部分蜂同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因此放在一起进行鉴定)

简介: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是最大的蚁亚科,有155个属6700多个种和亚种。切叶蚁亚科的大小跨度较大,最小约1mm,最大可达10mm。切叶蚁亚科主要以捕食为主,因一些种类有切割植物叶片种植真菌作为食物而得名。切叶蚁亚科的工蚁可在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候,从土壤深处到树冠大量的觅食。切叶蚁亚科的巢一般较小,但是有些种类的巢较大。

中文名称:双隆骨铺道蚁

拉丁学名:Tetramorium bicarinatum (Nylander, 1846)

简介:铺道蚁属(Tetramorium)是切叶蚁亚科的一个很大的属,约有600多种。本属蚂蚁大多是腐蚀者或捕食者。取食新鲜的或死的节肢动物或者其它食物。双隆骨铺道蚁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其身影,而且已经扩展温带地区。本照片拍摄位于福建沿海某县城楼房的7楼,推测双隆骨铺道蚁可以在水泥建筑物的缝隙处筑巢。双隆骨铺道蚁经常三三两两的行动,有食物时会聚集在一起就地食用,通过上颚切割大块的食物。本张照片,就是通过一小块蛋黄引诱了几只双隆骨铺道蚁。

参考资料:

/item/大头蚁属,/item/中华四节大头蚁,/item/多刺蚁属,/item/黑蚂蚁/

简介:蛛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有6个亚科,约5000种。蛛蜂的体色通常是深色的,比如蓝色或者黑色,有时有金属反光。大多数蛛蜂的翅膀较大,但是也有一些短翅和无翅的种。蛛蜂是一种独居性捕猎蜂,猎物为蜘蛛。蛛蜂一般捕捉一只蜘蛛做为幼虫的寄主。它们会释放出毒针,使蜘蛛麻痹瘫痪,然后将蜘蛛拖到巢穴,将卵产在蜘蛛的腹部,并封住巢穴。寄主的大小会影响蛛蜂的性别,较大的寄主会产生较大的雌蛛蜂。封住巢穴后,蛛蜂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成虫行为,比如在巢穴周围散布土壤,使巢穴不明显。

中文名称:黄头蛛蜂

拉丁学名:Leptodialepis bipartitus (Lepeletier, 1845)

简介:黄头蛛蜂属于沟蛛蜂亚科(Pepsinae),狭鳞沟蛛蜂属(Leptodialepis)。沟蛛蜂亚科的主要特征是后足胫节端部具等长且平行的短刺;腹部背板第1节基部无缢缩,因两侧具折缘隆线,通常无腹柄。狭鳞沟蛛蜂,的主要特征是前胸背板后缘或中央最多具有较浅压痕,肩角微膨胀。黄头蛛蜂体长在23到26mm,头部和触角以及胸部前部黄色,而得名,腿部基部黑色,其余部分也是黄色的。腹部和胸部后半部黑色。腿较长。触角也很长,休息时触角卷曲。翅膀黑色,在阳光下有金属蓝色光泽。黄头蛛蜂的捕食目标一般是巨蟹蛛科的蜘蛛。黄头蛛蜂经常在建筑物的排水孔里筑巢,可以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捕食。黄头蛛蜂在热带也热带地区分布广泛。这张照片是黄头蛛蜂在一颗植物上,头朝地面,触角展开,应该是在搜寻蜘蛛做为猎物。

参考资料:

/item/黄长脚蜂

中文名:东亚无垫蜂

拉丁学名:Thyreus decorus (Smith, 1852) ,Amegilla parhypata

简介:在国内叫东亚无垫蜂,拉丁学名Amegilla parhypata(拉丁学名没有发现人和日期),在台湾叫做波琉璃纹花蜂,拉丁学名Thyreus decorus 。Amegilla是无垫蜂属的拉丁学名;Thyreus是琉璃纹花蜂属的拉丁学名,这是不同的两个属,但是从形态上看,两者又确实是一致的。东亚无垫蜂体长约14mm,体色蓝黑色,复眼灰黄绿色具黑色斑点,触角灰褐色,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一枚淡青色或白色短纵斑,两侧各具3枚形状各异的斑点或斑纹,胸侧具2枚白斑,腹背各节两侧具淡青色或白色短横斑,于腹背中间不相连,第一节前缘有一枚横斑或分离成2枚短横斑,与第二节横斑于腹侧或相连,呈“ㄈ”形状,翅膀灰褐色透明,各脚黑褐色,胫节外侧具白色斑。下图的东亚无垫蜂的胸部因为沾上了花粉,所以没有显现出蓝色斑纹,笔者将其逮到装到瓶子中(没有杀死,观察了一会儿就放走了),身上花粉掉落后,就与资料中的描述一致。

参考资料:

/photos/hellomumu/30547657742

(——鉴定有误之外,还请指出,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