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烧成焦炭叫什么药?

毛发烧成焦炭叫“血余”

血余的功效介绍:

血余 (《本草蒙筌》)

异名发髭(《本经》),乱发(《金匮要略》)。

来源为人的头发。

采集收集人发,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后晒干。

商品均加工成炭,称血余炭。

制法:将净发置煅锅内,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斫成小块。

药材血余炭,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色乌黑而光亮,表面有多数小孔,如海绵状。

质轻而脆,易碎,断面呈蜂窝状,互碰有清脆之声。

用火烧之有焦发气。

味苦。

以色黑、发亮、质轻者为佳。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一种优角蛋白,含水分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硫5.00%。

另含或多或少的黑色素。

灰分中含下述金属(按含率大小顺序):钙)钠)钾)锌)铜)铁)锰)砷。

人发炮炙成血余炭时,有机成分破坏炭化,其中的有机成分未详,无机成分已如上述。

性味苦,温。

①《本经》:苦,温。

②《别录》:小寒,无毒。

③《饮片新参》:苦,涩。

归经入心、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经。

③《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血余的功效消瘀,止血。

治吐血,鼻衄,齿龈出血,血痢,血淋,崩漏。

①《本经》: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痓。

②《别录》:合鸡子黄煎之消为水,疗小儿惊热。

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

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已。

③《药性论》:能消瘀血。

④《唐本草》: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利,哽噎,鼻衄,痈肿,狐尿刺,丁肿,骨疽,杂疮。

⑤《日华子本草》:止血闷血运,金疮伤风,血痢,入药烧灰,勿令绝过。

煎膏长肉,消瘀血也。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1.5~3钱;或入丸剂。

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选方①治咳嗽有血:发灰,入麝香少许,酒下。

(朱氏《集验医方》) ②治鼻衄,眩冒欲死:烧乱发,细研。

水服方寸匕,须臾更吹鼻中。

(《梅师集验方》) ③治诸窍出血:头发、败棕、陈莲蓬(并烧灰)等分。

每服三钱,木香汤下。

(《圣惠方》) ④治齿缝出血:头发,入铫内炒存性,研,掺之。

(《中藏经》) ⑤治肌衄,血从毛孔而出:胎发烧灰,罨之。

(《证治要诀》) ⑥治溃疡病出血:血余炭、侧柏叶等量,***研粉。

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三克。

(北京《中草药制剂资料选编》) ⑦治泻血脏毒:血余半两(烧灰),鸡冠花根、柏叶各一两。

上为末,临卧温酒调下二钱,来晨酒一盏投之。

(《普济方》血余散) ⑧治妇人血淋及尿血涩痛:乱发一两,牛耳中毛半两。

上二味同烧为灰,细研。

每于食前,以温水调下半钱。

(《圣惠方》) ⑨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烧乱发,酒和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 ⑩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

(《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⑾治妇人卒小便不通:乱发如拳大,烧灰,细研。

以温酒调下二钱。

(《圣惠方》) ⑿治石淋:发髲烧灰,水服之。

(《肘后方》) ⒀治黄疸:烧乱发,服一钱匕,日三服。

(《补缺肘后方》) ⒁治诸黄及阴吹: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

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金匮要略》猪膏发煎) ⒂治带状疱疹:血余炭三钱,雄黄三钱。

***研细末。

香油一两调敷患处。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⒃治久疮不合:乱发、露蜂房、蛇蜕皮各烧灰存性。

每味取一钱匕,酒调服。

(《苏沈良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各类出血取血余炭2.5两,干藕片5两,加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1小时,将两次煎液合并过滤,文火浓缩至100毫升。

一般用量每次10毫升,日服2次;重症每次15~20毫升,日服3~4次,必要时每4小时服1次,直至出血停止。

遇有出血倾向,亦可先期服用预防出血。

对于外伤出血,口鼻腔及齿龈出血,可配成软膏外用,或径将血余炭粉撒涂于患处。

临床治疗各种出血(包括咯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口鼻腔齿龈出血及紫癜等)***100余例,均收到比较显著的效果。

认为较仙鹤草素及维生素K等一般止血剂效果为佳。

又有用血余炭1~3钱,加入鲜藕汁20~40毫升中口服,每日3次;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5例,治愈23例。

此外,用血余炭细末合等量马勃粉或适量乌梅炭蒸气消毒后涂于出血处治疗鼻衄,亦有效。

②治疗烫伤取血余炭研细和以适量凡士林调匀涂于创面。

用时先将创面洗净,如有水泡,剪破后用消毒棉球拭干。

涂药后用消毒纱布包扎。

头面部每天涂1次,其它部位每隔2~3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