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旧时有几关
紫荆关旧时有三道关门。
第一道门
紫荆关的第一道关门,建在今坡下村的峡谷中。边墙自关门向西两翼伸展,直达两山峰顶。门额上嵌石匾一方,横书"紫荆关"三字。门前有营房、庙宇各一座。
第二道门
紫荆关门券上嵌着"畿辅第一雄关"的石匾。门之东壁上镶嵌石碑两块;一为荆坡道人所作"重修紫荆关盘道记";二为明参将韩光所作的七律诗。门外西坡上还有清康熙御笔"天子阅武处"碑碣一通。进了南天门是二重门,两侧有八字墙向左右伸展。
第三道门
紫荆关三重门,又称南门,但坐东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题"万历十七年岁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为"钦差分守紫荆关参将韩光"。
万里长城—紫荆关,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荆岭上,始建于战国时期,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坡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自古便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位于“太行八径”的第七径“蒲阴径”,天下九塞之第四塞,是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