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智取威虎山3D?

作为一部最新的贺岁大片,3D特效技术也给《智取威虎山》插上了视觉奇观的翅膀,譬如经典的“打虎上山”桥段就在电影中呈现为栩栩如生的杨子荣打老虎场景,看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杨子荣在座山雕帐下的应对、解放军小分队在夹皮沟的抗匪战,又让人想起《新龙门客栈》《七武士》等武侠剑戟片里的刀光剑影和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趣味——这一来二去的,已然把《智取威虎山》锻造成了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年度大作。当然,这里也要特别提及《林海雪原》小说原作者曲波先生遗孀刘波女士的大度,老人家给了徐克以空前的创作自由度,声言:“随便改,只要拍得好看就行。”此一态度,想必是不少电影人梦寐以求的。

《智取威虎山3D》,徐克说了一句话:“其实答案就是一个专业,找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窃以为这就是徐克的从影之路,也是《智取威虎山3D》的制胜之道。

电影作为一个“专业”,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各种阐释的。在我看来,徐克意义上的“专业”,意味着密切关注世界电影工业进展,努力引领中国电影创意生产,并在不求完美、善于变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追求,发挥自己的技术、艺术才能。正是因为这种“专业”素质,徐克才能将年轻时代在海外的样板戏观影体验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家国想象留存在心底几十年;也才能建立在开放的历史文化观念、不羁的影音想像力和丰富的类型制作经验基础上,利用自己有意识培养的3D团队,引进针对性的国际顶尖CG技术,创造性地重述***和国的叙事经典,不仅成功地激活了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张扬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在各种不同的观众群体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实际上,为了在“专业”的意义上运作《智取威虎山3D》,年逾六旬的徐克仍然选择去到中国东北的林海雪原,在自然条件非常艰困的拍摄现场亲历亲为,还保有着在非常恶劣的交通状况下执意上山亲勘雪景的劲头。这种为了电影不顾生命危险的“英雄”举止,无疑可对影片剧组形成不可多得的激励效应。这一行为,与其说是对战争年代英雄先辈理想信仰的尊崇,不如说源自徐克自己对影人职业的理解和对电影专业的期许;所谓“敬业”,即是对影人职业的热爱,也是对电影专业的敬重。实际上,这部酝酿了很长时间,准备了5年之久的影片,从2011年拍摄《龙门飞甲3D》时就开始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专业”团队。《智取威虎山3D》跟《龙门飞甲3D》在主要出品人、制作人、摄影、配乐、动作指导等方面都是大约相同的班底;特别是其3D团队D 公司,以开启和提升华语电影3D技术为职志,经过反复摸索和努力探求,不断积累着相关领域极为难得的经验和教训,至《智取威虎山3D》已达令人满意的较高水平。以徐克为中心,一批“专业”的人,做着“专业”的事,正在有力地引领并逐渐地改变着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类型景观、产业格局和工业进程。

不仅如此,作为全片贯穿人物,徐克特意指定韩庚饰演的新角色,从美国硅谷来到中国东北寻根,全身散发出当代偶像魅力,不仅负责询唤银幕之外的大量“粉丝”,而且显示出徐克不愿放弃的、以历史训喻现实的教化意图;同样,苏翊鸣饰演的小栓子,也是新片成功新增的人物形象。在徐克看来,从失家悲情走向少年英雄的小栓子,不仅会让年轻观众产生亲切而又直接的代入感,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传达出影片的新意旨。当然,余男饰演的青莲也是新加的角色,跟梁家辉饰演的座山雕一起,虽然具有令人过目不忘的造型效果和表演水平,但导演的努力似乎并未达到预设的目的。

无论如何,《智取威虎山3D》也成功地打上了导演徐克的印记,不仅具有“专业”素质,而且具备较大的票房号召力。在当代中国导演群落中,似乎只有徐克一人,一直在以“专业”的电影工业标准,经营着这种个性鲜明的作者电影。

徐克及其《智取威虎山3D》给予当下中国电影最大的启示和贡献。在这样的电影观念里,任何独断专行的电影检查、冷酷强势的资本力量、恃才傲物的个人言行,以及始终高蹈的精英话语、娱乐至死的粉丝群体等等,都会日益丧失存在的土壤;也只有在电影作为“专业”的视野中,得过且过的技术、头晕目眩的3D、低俗无度的恶搞以及空虚无聊的故事情节、底线丧失的价值观念、票房口碑的巨大落差等等,才会真正在中国电影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