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草堂由来何处,建筑布局有何特色?

梁九华的住宅位于先锋古道,因其做过大理寺主事,当地人称“部曹第”,***计三排三进,均为三间二廊带朝厅布局,是佛山富裕人家民居常见的民居建筑风格。其规格布局,跟其二叔梁蔼如的大宅布局大体一致。

九华居室为清代珠三角地区典型的“三间两廊”带朝厅式的住宅建筑。室内装修素雅大方,注重采光和间隔变化,家具陈设讲求雅致精巧,体现了主人的追求和品味。

到晚年时,梁九华又爱好上了弄石、赏石,有“石癖”之称。后来,他还因此在先锋古道构筑了由石庭、山庭、水庭和廊式建筑群组成的园林式庭院群星草堂。而其中,以石庭最为精彩,被誉为“岭南庭园的佳构”。

群星草堂的园林建筑物由群星草堂、秋爽轩船厅、小榭楼、荷香小榭、书斋、客房、后花园和回廊组成,占地1600多平方米,摆放许多嶙峋怪石,园匾为四川总督骆秉章题写。整座园林布局紧凑,步移景换,绿树参天的古木,千姿百态的奇石,是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去处。

群星草堂位于刺史家庙和荷香小谢之间,是梁园的精华部分,虽体量不大,却精巧别致,引人入胜。群星草堂的入口,有三个朝东的圆如满月的“月亮门”,使人感觉典雅别致。

大门朝东开,古人称为“紫气东来”。所谓“紫气”,即堪舆学所谓“南离九紫之气”,因离卦之象为太阳,所以太阳也代表“九紫之气”。古人认为,早上“紫气”进门,是吉祥的迹象,象征家景蒸蒸日上,充满生气。

群星草堂为何要开“月亮门”?这也是按堪舆学的规则设计的。因为三门成一线会造成空气流动直来直去,形成“冲煞”,破坏“藏风聚气”的格局,把门设计成圆形,可减缓空气流动的速度,不会破坏园内幽静的气氛。

群星草堂园林主题建筑为群星草堂大厅,分前厅、后厅和中间三部分,以棚廊连接,为典型的三进三开间布局,各进均采用彩色玻璃屏风相隔,上面装有不同式样的花架、雀替和挂落等艺术构件。

群星草堂大厅的建筑及装饰的设置极富新意,前厅、后厅和堂间采用过亭和屏风门,宽敞通透。两侧天井以饰墙与外花园相隔,这一种做法在岭南园林建筑中尤其少见,为梁氏家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

在瓦面的艺术构建装饰上,采用了“卷云纹”式的垂脊,与山墙灰塑图式相互协调,显得淡雅自然。这些均形成了一种建筑的个性,也成为梁氏家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

群星草堂大厅,为当年园主人与文人雅士吟咏畅谈之所,是具有岭南民族风格特色的厢房,圆月形门两侧有联:

群贤发语尽雄谈,斗室敢论天下势;

草舍研文成伟略,襟怀广纳古今情。

群星草堂大厅边的石庭是梁园标志。石庭静幽,它由群星草堂群体各建筑物及花基分隔组成的石庭,为梁园一大美景。庭内巧布的太湖、灵璧、英德等巨石,有“苏武牧羊”“童子拜观音”“倚云”等各组造型的奇石,或耸立或平卧,或俯或仰,嶙峋突兀,极尽丘壑之胜,有步移景换之效。

石庭的芒果、洋蒲桃、茶花等均为当年群星草堂的创始人梁九华亲手栽种,已有近200年历史。

在群星草堂园林内,有一小湖。每到夏日,湖中荷香四溢,是梁园夏景之所在。

湖旁建有“半边亭”,结构奇特。半边亭一楼为六角,呈半边;二楼为四方卷棚歇山顶,屋顶平缓,飞檐斗拱,是主人“求缺”之作。古语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氏以此亭警戒后世子孙,以防家败。

秋爽轩船厅就坐落在小湖岸边,为二层楼高的船形建筑,里面设有客厅,主要用于园主人接待客人以及园主人休息和品茗,是岭南园林颇具特色的建筑,船厅二楼称为小榭楼,为梁氏读书之处。“船厅”三面为大型满洲窗,四周景物尽收眼底,真是斗室容环宇。

更为突出的是位于小湖岸边、临水台上的开敞式建筑“荷香小榭”,精美纤巧、四周通透、里外交汇,把天、地、人完全融为一体。

荷香小榭高四米余,木结构,门楣及窗都饰以木雕,门窗镂空,图案则是荷叶、荷花,既优雅,又与湖中的荷叶、荷香真假互相呼应,令人对设计者的用心良苦赞叹不已。

此外,荷香小榭内的荔枝根屏,已有千年以上历史,仅为原来盘根的1/4,是我国国内少有的天然树根珍品。

梁九华的书斋,其后人重修名为“日盛书屋”,属于群星草堂群体的一部分,书屋的韵致让人回味无穷。夏天,雨打芭蕉;冬日,寒梅幽香。隔窗眺望,四周鸟语花香,是写诗作画好去处。

在群星草堂庭院内,还建有后花园,上亭之路,以错落石片砌成,两旁间以嶙峋怪石,极具山矶之胜。山脚下遍植岭南佳果杨桃、凤眼果等。四周之桂花,秋来香气袭人,茶花如火如荼,是梁园的秋景所在。

所有群星草堂庭院内的建筑物,均以石庭、山庭、水庭为基调,建筑宽敞通透,四周回廊穿引,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引人入胜。如荷香小榭位于湖岸边,站立于小榭屋檐下,面对铺满荷叶和荷花的湖水,一片碧绿中的点点粉红,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