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看女人

一、从中国历史角度来看女人是不是红颜祸水

传说夏朝最后一代天子的妃子。

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戏。

桀还制造了一个“倾台”,供他们俩玩乐。据说妹喜爱听“裂帛”之声,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丝绸一百匹,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妹喜听。

如此浪费民脂民膏,这在全国人口还没有北京市海淀区人那么多的夏朝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据说当时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

他们指着太阳骂道:“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由于桀专宠妹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方圆百里”的小部落商给灭掉了。 2著名的商纣王的妃子。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但传说多为不可信,尤其《封神演义》,更将其化为“九尾灵狐”,扯得神乎其神。据估计妲己应该和妹喜差不多,都是超级美女,进宫之后纵情声色,导致国王们不理朝政且严重肾虚,同时国家的各种矛盾在当时恰巧又非常尖锐,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纣王据说本来还是很有本事的。据说他力大无穷,刚刚当王的时候很有进取心,东征西讨,打仗很厉害。

可惜,一旦误入歧途,身败名裂,国破家亡。 3也就是“烽火戏诸侯”中的那个从来不笑的美女。

《东周列国志》把她的身世说得很神奇,但是实际上估计也就是“褒”部落的一个美少女,出于政治原因被献给了周幽王。个人认为这个褒姒应该比妹喜妲己要强,历史上没有很强调她的“纵情声色”,而所谓“烽火戏诸侯”则完全因为周幽王这个老色鬼自己搞的,看人家不笑就非要逗人家笑,最后不惜动用国家机器开超级大玩笑来逗人家乐。

虽然证据不足,但我还是觉得这一定不是什么褒姒要灭亡周朝的“阴谋”,她不笑估计是性格本来如此和而又身处危险的境地所导致,而周朝的灭亡和这之前不久周厉王造成国家动荡元气尚未恢复加上幽王身边汉臣作乱所至。谁之过?臭男人之过。

4从某个角度说,西施是“英雄”,属于“地下党”那伙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从吴国的立场来看,西施就是处心积虑的“红颜祸水”了。

夫差的灭亡和她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当然夫差在战略决策上在战争指挥上犯下了更加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夫差没有最后灭亡越国,西施的枕头风就有巨大作用了。还有,吴国人在当时在人种上更接近“华夏”人。

越国在人种上属于马来人越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越南国史》(越南人自己写的)就奉勾践为自己国家的祖宗。所以呢,这个西施也是有“干涉中国内政”的嫌疑的…… 5就是刘邦的老婆,吕后。

吕后其实并没有像前四位一样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国家灭亡,但她在世的时候压制刘家,扶植吕家,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古人最重视“家族统治”而非常反感媳妇家“篡位”,所以吕后当然要算非常有代表性的“红颜祸水”。

另外,吕后手段也太过歹毒,从她对待刘邦的小妾——戚夫人上可以看出来。据说吕后等刘邦一死就把戚夫人手脚全剁掉,挖出眼睛,刺聋双耳,割掉舌头,扔到厕所里做“人彘”。

真是残忍,让人难以接受。 6性质同西施差不多。

虽然董卓是借她的力除掉的,但是她当然也是一个处心积虑破坏人家家庭和睦、政局稳定的一股祸水。当然,如果《三国演义》里面凤仪亭那段历史真的存在的话,貂蝉主要还是被人利用:这祸仍然要算男人惹的。

7这贾南风应该是所有列举出来的“红颜祸水”中长得最丑的一个了。史载,贾后个子很矬,脸色青黑,眉后有一疵,其丑无比。

可是她阴辣险毒,无所不用其极。这里插一句嘴,说说她的丈夫——晋惠帝司马炽。

这人是个著名的傻子。有一次他看到青蛙叫,就问:这些青蛙给公家叫,还是给私家叫还有一次,人家报告:某某地发生饥荒,饿死了很多人。

他问:为什么?答:没粮食。说道:真弱智啊,没粮食,他们不会去吃肉么?那就饿不死了。

这样一位二百五,当然斗不过贾后了。贾后把他治的对她服服帖帖,皇帝对她又害怕又喜欢,以致很少去“临幸”别的女人。

贾后虽然很丑,但是奇妒无比。有一次她听说某妃子怀孕了,居然挺着长戟当飞镖把人家捅死了!同时,这个贾后也内行不修,宠爱“美男子”,搞得短暂的晋朝乌烟瘴气。

这还不算,她对政敌也是心狠手辣,频繁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拉了这个灭了那个,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可见这个贾后是多么可恶。

但是,细一想,贾后能干出这些事情来,和男人们有直接关系。首先,是杨骏把她弄上来的,结果不但没有控制人家,反而让人家把自己的命“控制”了。

其次,她的丈夫也太过傻了,如此傻冒的一个男人,怎能管好家务,更别说国家了!再者,贾后身边也围绕着很多“面首”,为之出谋划策,甚至出兵出力助纣为虐。 8杨玉环大家最熟悉了,就是杨贵妃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帝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的美丽,估计是谁都不能抗拒得。而由于她的美丽,“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不但如此,“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唐玄宗怎么能治理好国家?最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而衰,和杨玉环的受宠不无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杨贵妃当然是“红颜祸水”了。 虽然一般都认为唐玄宗是被杨贵妃“害了”,但我看这个罪过还是唐玄宗本人要。

二、你觉得历史上的哪个女人最不幸

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是谁?翻过书本若干,最后定为《三国演义》中刘安的妻子。

刘安的妻子在书中并没有留下姓氏,关于她的死在书中只是那么一小段,毕竟在三国里面死去的人太多了,从智谋超群的诸葛亮,盖世奸雄曹操,到猛将赵云、关公、张飞。和他们相比,刘安妻太微不足道了,别说她没有那些男人的事迹,她也没有书中女人的地位、美貌和才情,如二乔,如孙夫人。

中国女子的处境也惨,稍稍翻一翻中国古代史书,就会发现,写成中国女人历史的就是一条血路。

确实,在古代,女人处境惨的可不是这一个。看那终生守望夫婿的征夫妻,看那将青春锁在深宫的宫女,看那被权贵任意 *** 的婢女,看看那因家变被没为官妓的良家女子,看看那被迫守节、甚至是殉葬的青年寡妇,看看……可是那些女人,无论如何还是被作为人来对待的,而刘安妻,只是因为丈夫要款待一个他神往已久的客人,就被当作野味供客了。

刘安妻的不幸在于她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她只是一堆活动的肉。

小说家只用那么他并不重视的几笔就描绘了一出历史上女人的悲剧。堂堂大汉刘皇叔并没有因为自己吃了人肉而怕自己堕入兽类,他只是道谢而别,他谢的是刘安为了他能牺牲自己的妻子。后来曹操也是派人送给刘安金百两,这金百两不是刘安妻的价值,而是对刘安行为的表彰。

可刘安妻她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女人啊。

身为女人谁不想嫁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哪怕在古代,人们不也是追求那相敬如宾的夫妻尊重吗?张敞已然在西汉时为丈夫们立下了夫妻相爱的典范,所以刘安妻也并不认为丈夫随时都有权利取自己的性命,来讨好某个权贵或者是偶像的。而且既然刘安能够做出杀妻敬客的兽行,他平日对妻子的态度可想而知,他一定是一个粗暴、无知、头脑简单的人,刘安妻同他生活已经非常痛苦了,面对这样的丈夫,她早在心中熄灭了一个女人对幸福的向往,以为只要遵守妇道,辛苦耐劳,还能平安度过一生,没有想到却遭到了陈尸厨下的下场。

不知道当她看到丈夫挥刀相向时心中是怎么样的恐惧和悲切,不知道在她临死之前有没有要求丈夫向自己说明一个缘由。

那厨房中臂肉尽失的流血的尸体在说着一个多么惨痛的故事,那小说家的简略态度表明着一种多么可怕的对女人生命的冷漠。

当现代的小女子们高唱着爱情的凯歌,向爱人撒娇发嗔时,想没有想过,古代的同性,鲜血和眼泪流成了河?

三、中国古代对美女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一.乌发蝉鬓 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

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於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 二.云髻雾鬟 这里所指的鬟,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

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便经常束起发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灵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怒目而视之意,一对美丽而又充满恨意的眼睛,自古以来都视为美女的标准。 五.朱唇皓齿 顾名思义,朱唇便是红唇,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能够显得牙齿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能衬托朱唇,两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重视,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还要圆润及充满弹性,这便是玉指素臂。 七.细腰雪肤 虽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身材丰满的美女,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细腰便是腰肢幼细;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相传赵飞燕便是细腰雪肤的表表者。

八.莲步小袜 莲步是指美女的脚步,更指缠过的小脚。小袜则指缠足女性所穿的袜子;小脚步伐如莲,再穿上小袜,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

九.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就如今天在腮上涂上胭脂。胭脂据说由匈奴人发明,其后才传入中土;另外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末白粉,这种化妆品在商末周初,已开始为宫中美女使用。

十.肢体透香 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亦被视为美女,这种香气并非来自某种香水,而是天然的体香;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外,据说西施亦是浑身散发香气的美女。 标准难定 每个时代对美女的定义,都是随着时间而变更,以上所述的标准,大都已不适用,其实美女并没有一定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端视个人的喜好和感觉。

四、古代女子的情欲生活是怎样的

看古装剧的时候,里面的丫鬟小姐们个个都是光彩照人,连睡觉都是浓妆艳抹。

不过,您仔细想下——古时候压根就没有粉底,没有睫毛膏,没有沐浴露,没有女用剃须刀,没有卫生巾,没有胸罩……,还有,她们“大姨妈”来的时候怎么办啊?天哪,古时候的女人是怎么过的呀! 1、古代女子刮除体毛? 比起她们与时俱进的高智商,中国的女人在刮除体毛上可没什么进化。事实上,很早之前古代女性就推崇将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颜料画眉……没错,黑泽明的电影《乱》里的女人喜欢把眉毛搞成一小点儿,就是师从中国先人的成果……除此之外,古代女人们还流行“挽面”,就是用线除掉脸上的细毛……都说只有男人爱面子,看来并非如此。

2、古代女子多久洗一次澡?她们用什么来洗头呢? 古人比我们想像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

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现在的公务员哪有这待遇?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

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 3、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

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

妆粉就是现在的粉饼。胭脂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

现在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让女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假面”功力更胜古人几筹。 4、古代女子是如何减肥的?那时候有丰胸的偏方? 比起现在五花八门的减肥药,古人的办法就简单多了,比如用喝茶来减肥。

不过,古代的老百姓难得大鱼大肉,一天到晚都得干又重又累的活,哪儿还胖得起来?古人丰胸的方法比较自然,比如运用红豆和黄豆等食补的方法来达到丰胸的效果。此外,古人认为穴道 *** 也能助长胸部汹涌。

比起古人的“内调法”,现在的丰胸法更危险,一不留神就成了“毁胸”。 5、古代女子传 *** ? 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

“裳”有点像裙子,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直到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

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免弄脏外裤,慢慢地男人也效仿,逐渐演变成今天穿的 *** 。如今, *** *** 却成为另一种性感的表达。

6、古代没有卫生棉,女子来月经了怎么办呢? 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月经布”了。月经布是一根长布条,用于“大姨妈”来时紧紧包裹 *** 。

但是,由于古代妇女参加体力劳动比较频繁,所以依然难免“见红”。此外,因为中国向来崇尚节俭,使用过的布条还是会经过清洗后重复使用。

现在的女人应该好好感谢卫生棉的发明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人”。 7、古代有女同性恋? 在中国古代,女同性恋多称为“磨镜”,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

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故称“磨镜”。也有一人女扮男装,在腰间系一假 *** 和对方进行 *** 的。

古代女同性恋多发生在后宫,因为宫女们接触的男人只有皇帝和太监,在男性不足的情况下,宫女只好自行“内部消化”。 8、古代没有避孕药,女子如何避孕呢? 古代的皇帝如果不希望他的妃子怀孕,会命令太监把那女子倒挂起来,用藏红花来清洗 *** 。

过去的青楼女子也会服用一种含有麝香的“凉药”来避孕。不过,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韦小宝八成就是他妈避孕措施没做好才蹦出来的,甚至还有人喝剧毒水银。

当然,多数古人不会刻意避孕。

五、中国古代的女人性开放还是现代的开放

古代的女性这个说法时间跨度就大了,其实中国个朝代的法律,思想和风俗都对女性约束都还是有差异的。不过肯定是现在开放,而且是比古代开放的多的多。

1.具体说来中国古代较的文化背景是封建无比的,对女性与非丈夫男子不要说 *** ,就是轻微的身体接触被发现,她的丈夫可以有很充足的理由打她,甚至休了她。如果未婚或已婚的女性与外人发生了性关系浸猪笼那是轻的了。记得我看过的一本描述西汉的书里有说过,一个寡妇丈夫打仗死了,她为他守了5年的寡,后来和喜欢的男人有了关系被发现了,先被剔发,再被剃甲(把指甲拨除),最后被杖型(就是被乱棍打死)。这样的酷刑谁敢触犯。中国古代也有较开放的时期的,唐,北宋早期的中国是没有实行锁国政策的,对外国的贸易也很多,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国外的开放思想也传播了进来,这时也是最开放的时期。

2.其实对古代女性影响最大的还是传统的女性教育方法,从小就读《三从四德》《帝女经》这些书,深深的影响了女性思想。

3。中国古代男性也很深的影响了女性,丈夫孩子永远是妻子的中心,男主外女主内,父系社会就是这样的。

其实话说回来了,人类社会不就是男人女人构成的吗?正确的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就行了。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就是要记住辉煌美好的时刻,不再犯已经犯过的错误。

六、古代女人很容易和男人上床吗

当然不是,相反清朝是封建礼教对女性性禁锢最严得时代之一。即便是是清朝之前的朝代,不论性观念是否开放,女子都是男子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也就是说女人都是有主的。怎么可能随随便便跑出去跟毫不相干的人 *** 呢?除非母系社会时代,那是上古。

你说的风月情节,完全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说直接点就是穷书生意淫。一些普通人家的书生,赶考半路在古庙读书读累了,然后意淫,要是有个美丽温柔女子能够供自己享受就好了。(聊斋里经常出现这类套路的情节)我记得是哪篇里面还有某书生跟2个妖精玩3P的情节。正是因为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正常人身上,于是作者假托“鬼狐仙怪”女子来说故事。

而富贵人家的青年男子不存在 *** 的问题,贴身丫头很多时候本身就是储备妾室。像《红楼梦》贾宝玉跟袭人。买个女人做姘头也是拔根毛的事,像《水浒》里宋江买阎婆惜。

七、对古代中国历史进程有影响的女性

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两位:

1.吕后

吕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80) ,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认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军中以为人质。汉王四年(前203),项羽因形势失利,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刘邦死后,惠帝刘盈为人仁柔,不满吕后所为,弃理朝政,吕后便执掌大权。惠帝七年,刘盈忧郁病死后,吕后,“临朝称制”掌握朝政大权八年,成为中国皇朝历史上第一个独揽国家大权的女人。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享年62岁。她死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联合刘邦的旧臣,杀掉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灭吕氏家族,恢复了刘氏政权。

吕后称制期间压制功臣势力,大封诸吕为王,拔擢亲信,专擅用事。但其称制的八年期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外通过和亲保持和匈奴的和平,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2.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武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对中国历史做出了以下贡献: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东(dong )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现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 *** 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 *** 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