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锯岭真实历史
1.血战钢锯岭真实事件是什么揭秘 道斯历史
改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的真实事件。
电影真实还原了二战期间一位美国二等兵的奋勇救人事件。戴斯蒙德·道斯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活着接受Conscientious Objector荣誉的人。所谓的Conscientious Objector,就是因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绝服兵役的人,他愿服兵役,只不过拒绝拿任何武器。
戴斯蒙德·道斯获准以医疗兵身份不携带任何武器奔赴战场,最终凭借勇气与智慧挽救75人性命,获得由杜鲁门总统亲手颁发的美国国会荣誉勋章。
戴斯蒙德·道斯(De *** ond Thomas Doss)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堡市。他的父亲威廉托马斯·多斯(William Thomas Dos)是一名木匠,母亲名叫Bertha E. (Oliver) Doss(伯莎(奥利弗),多斯)。
1942年4月自愿入伍。服役期间戴斯蒙德·多斯拒绝接受携带武器和在战场上杀死敌人,在军中被其他人视为异类和懦弱份子。
扩展资料
加菲饰演美国二战英雄De *** ond Doss,事迹每每感动不少人:出自自身信仰,他拒绝带武器上战场,拒绝杀人,被称为懦夫,也上过军事法庭。
但他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作战”:救人。经常在战场上冒着炮火,奋力救助受伤的战友,一救几十人甚至更多,即使这让他多次受伤。
由此成为二战期间第一个拒服兵役,没有任何杀死敌人记录却获得最高荣誉的士兵。戴斯蒙德·多斯在战争期间受伤过三次,在被确症为肺结核不久之后便在1946年退出服役离开部队。
他花了五年时间接受有关肺结核的治疗。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国家公墓。
百度百科-血战钢锯岭
2.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评价:
《血战钢锯岭》故事节奏有张有弛,既极度写实更饱含诗化的美学风格,在惨烈中努力营造出一份崇高之美。同时,全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全片浑然一体地展现出极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影片虽然大篇幅渲染了极为惨烈血腥的战斗场面,但同时擅长以细腻动人的镜头语言着重刻画人物的心灵世界,展现出一个凶残杀戮和至善拯救并存的现实图景。该片按照叙事风格大概分割成两个部分,双重风格交相辉映,***同营造出一份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和灵魂涤荡。
《血战钢锯岭》摒弃了眼下最热门的手提摄影,反而采取了非常老式的战争片的拍法,固定摄影机、固定镜头、客观视角,虽然场景不过几个阵地,但是却把战场的残酷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是一部关于反战主义的暴力剧情片,成功地将优雅与恐怖融合在一起。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饰)不愿意在前线举枪射杀任何一个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战士们的排挤。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仰及原则,孤身上阵,无惧枪林弹雨和凶残日军,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战友。
数以百计的同胞在敌人的土地上伤亡惨重,他一人冲入枪林弹雨,不停地祈祷,乞求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尽再救一人,75名受伤战友最终被奇迹般的运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还。
3.钢锯岭这个真实吗戴斯蒙德·道斯(De *** ond Thomas Doss)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堡市。他的父亲威廉托马斯·多斯(William Thomas Dos)是一名木匠,母亲Bertha E. (Oliver) Doss(伯莎·奥利弗·道斯)。
1942年4月自愿入伍。服役期间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接受携带武器去杀人,在军中被旁人视为异类和懦弱份子。戴斯蒙德·道斯严格信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坚信以基督教为信仰作为武器投入到战斗中。最终在临近前往太平洋作战前夕被分配到第77步兵师,第307步兵团医疗分队。
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戴斯蒙德·道斯从未有过任何杀死敌人的记录荣誉,但在多次战役中无任何武器的情况下救助多名伤亡士兵,使许多因无法救助而面临死亡的士兵得以幸存。
戴斯蒙德·道斯在战争期间受伤过三次,在被确症为肺结核不久之后便在1946年退出服役离开部队。他花了五年时间接受有关肺结核的治疗。
2006年,戴斯蒙德·道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国家公墓。
2016年,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电影《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将在北美11月上映。演员安德鲁·加菲尔德将扮演戴斯蒙德·道斯。为此讲述戴斯蒙德·道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传奇故事。
2016年12月8日,《血战钢锯岭》在中国大陆首映。
4.血战钢锯岭男主原型人物是谁 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德斯蒙德·道斯·托马斯(1919年2月7日 - 2006年3月23日)是第一个拒服兵役者但却获得荣誉勋章的士兵,战争期间服役于第77步兵师,第307步兵团医疗分队。
1942年4月自愿入伍。服役期间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接受携带武器去杀人,在军中被旁人视为异类和懦弱份子。
戴斯蒙德·道斯严格信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坚信以基督教为信仰作为武器投入到战斗中。最终在临近前往太平洋作战前夕被分配到第77步兵师,第307步兵团医疗分队。
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戴斯蒙德·道斯从未有过任何杀死敌人的记录荣誉,但在多次战役中无任何武器的情况下救助多名伤亡士兵,使许多因无法救助而面临死亡的士兵得以幸存。 戴斯蒙德·道斯在战争期间受伤过三次,在被确症为肺结核不久之后便在1946年退出服役离开部队。
他花了五年时间接受有关肺结核的治疗。
5.《血战钢锯岭》中二战日军战力究竟有多强 历史揭秘初期的日本军人在国内经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由于缺少资源和武士道,日本士兵特别注重了拼刺的训练,日本陆军装备虽然在国际上稍显落后,但是对付没什么家底的中国军队还是绰绰有余,初期的日本士兵可以肉搏同时对付两三个没受过良好训练的中国军人,整体作战素质远高于中国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事的发展,太平洋战场的重担,使日本从中国抽调陆军来对付来自美国的压力,并且由于兵员的损耗和战事的危机,日本没有时间与能力来精心训练士兵,使得后期日军士兵素质急速下降。
但初期的日军近战能力是国际一流的。
6.血战钢锯岭是根据什么真实事件改编的改编自二战真实事件。
奥斯卡最佳导演、好莱坞资深影星梅尔?吉布森睽违 10 年,执导改编自二战真实事件的电影──《血战钢锯岭》。故事描述美国陆军戴斯蒙德·道斯因信仰拒绝拿枪上战场,在军队只能协助军医,而被看不起与百般刁难;结果,他手无寸铁,在冲绳岛战役中成为了拯救 75 人的英雄,是史上第一位获颁荣誉勋章的反战人士。
真实故事刻划出人性在战场上的重量,让梅尔?吉布森说什么也要重拾执导筒,以这部野心勃勃的作品回归影坛。然而 10 年的时间并不短,好莱坞产业已不如以往,无论是拍摄资源、预算或电影类型都受限不少,让梅尔?吉布森重新适应了一番。
尤其他向来不屑超级英雄电影,这次的拍片经验更加感受到好莱坞的不公,让他十分感叹:「拍电影的自然规则已经改变了,除非电影中有人穿着紧身衣,或翻拍一些漫画的东西,不然你根本拿不到雄厚的预算与时间。」
7.血战钢锯岭是根据什么真实事件改编的信仰能改变什么
如果没有真实色彩的基色,那么其实《血战钢锯岭》看起来更像是一部以战争为引夸张的布教电影,但一切因其真实而不同,那源于信仰的坚守在修罗鼻地狱中诞生的生命奇迹,不仅对反战以深刻的着点,更作出了对信仰真挚的诠释。
一个不愿拿枪上战场的士兵却在战后荣获荣誉勋章的故事,乍听起来不经令人感觉尤为荒诞,但梅尔·吉布森却以此为切入,将那段本已被尘封于历史的传奇,化作了这部感人至深的《血战钢锯岭》。因出于对宗教虔诚的信仰和过往所留下的阴影,电影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拒绝触碰任何武器,却又因对祖国的一腔热血报名参军,遇上了这样的士兵,相信所有人都会如电影中他的上司那样啼笑皆非,在软硬兼施劝其离开军队无果后,也只能让他作为一名如其所愿的医疗兵上了战场。
就前段铺垫来说,电影为了营造亲情、爱情、友情,又要突显男主戴斯蒙德信仰的坚定,不免耗费了过多的时间,使观感上稍显冗长,但随着战争的来临,透过登陆冲绳时看着败阵下来的残军到直面战争的作战,电影也开始发力,步步为营的将战争的残酷无情以极佳的渲染,一部好的战争佳作,永远不在于有着多么宏大的场面,更不是让人去热血沸腾,而恰正如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观感,为人如坐针毡感受着在战争面前个人的渺小与人性的泯灭,而这时的戴斯蒙德宛若一道微弱却又永不熄灭的微光,照亮驱散已战争的阴霾。
真实的奇迹远比电影本身来的更为震撼,当不经令人质疑于一个并非刀枪不入的血肉之躯如何穿梭自如于战场,挽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时,翻开历史的真相戴斯蒙德所挽救的生命甚远比电影中报出的数字还要更多,正是这种真实和梅尔·吉布森对于这一故事出色的还原,使电影所塑造的并不再是何般主旋律化的美式英雄,亦远非仅止步于宗教的范畴,电影的意义更远超于梅尔·吉布森昔日的《勇敢的心》,对生命的尊崇与敬畏,构筑了其最为有力的深度。
信仰能改变什么?即便在今日看来,源于宗教的信仰,其实尚远不能阻挡战争惨剧的发生,但当电影结尾处,在已然年迈真实的戴斯蒙德·道斯身上,依然可以看到他对信仰的执念,让人感概或许信仰的力量并不能照亮整个世界的阴暗,但其却能完成个体灵魂的升华,愿战争不起,和平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