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访谈|丰子恺先生十问十答
最近看了他的散文漫画选集《所有的味道都是生活》,这是一本把散落在中年生活中的珍珠串联起来的书。很难想象作者是在战乱中,四处漂泊,颠沛流离,因为文中的山川平原都充满了闲适。
特别想问一下,先生是如何做到对生活完全的热爱,又是如何在身边营造出一种如置身桃花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结界来过让人羡慕的生活?
职业病又犯了。这次我们将对王先生进行虚拟采访。
以下回答要么是从书上摘抄总结的,要么是找其他资料整理的,以表达我对王老师的喜爱,仅此而已。希望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认识这位可敬可爱的艺术大师。
|全文***4494字,看完大概需要8分钟。
答:《由护生》第一、二卷创作完成后,弘毅大师希望“70岁时,请仁人绘护生第三集,70画* * *;80岁拍第四集,* * * 80;90岁拍第五集,* * * 90;100岁的时候,我做了第六集,100张图。由护生的功德都在这里完成了。”我回信说:“我会说到做到的。”
第一卷写于1929,到1973,计划的六卷终于出版了。这张专辑的宗旨是“以方便为封面艺术,以目的为人道主义”,用漫画传达仁、爱、善、孝的善意,以及对众生平等、生死轮回等普世命题的思考。
说到我的老师李叔同,弘毅大师,那要追溯到我十七岁的时候。那时,我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第一次见到了我的老师。他给我们上音乐课。高高瘦瘦的男人穿着整洁的黑色夹克,宽阔的额头,细长的丹凤眼,挺直的鼻梁,扁宽的嘴唇两端有深深的漩涡,可以用“温柔圆满”来概括。
王先生是他一生的传奇,经历了四次变故。他从帅哥变成了留学生,变成了老师,变成了道士,变成了和尚。每一种人,都做得很体面。
他是天津一位银行家的儿子。他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年轻时随生母移居上海。由于才华出众,气势逼人,在上海受到名流的重视,结交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他是当时上海滩有名的才子。
后来他来日本留学,因为他上的东京艺校和音乐学校都是模仿西方学校,所以换了一套洋装。他对西方艺术有全面的涉猎:绘画、音乐、文学和戏剧。他主演悲剧《茶花女》的时候,也是为了做一个好茶花女而减腰。
回国后不久,他开始当老师,在南京和杭州的两所学校教书。脱下衣服,换上简单的布料。他的教育方法也是相当正确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吐槽或者有什么不合适的事情时,他会和全班一起制定规则。下课后,其他同学会走出来,亲切地把“问题”同学拉到一边,用轻快严肃的语气纠正,微微鞠躬。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羞耻,不敢再做。
后来突然信了道教,生活也渐渐收敛,关起门来潜心研究。一天,他决定在学校工作人员虞雯的陪同下去大慈山停下来吃饭。斋戒持续了***17天,我拍了一张照片做成明信片分发给朋友,表达我幸福健康的祝愿。
后来学佛,辞职出家。出家的前一天晚上,他把我的同学叶和李增勇叫到他的房间,把一切都给了我们。一开始培养净土宗,后来培养法家,复兴了断绝了几百年的传统。在佛教中,他被称为“复兴南山法家派第十一任创始人”。
用一个词来形容老师的一生,就是认真。
答:猫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它们的可爱是人心所向。猫可以把沉默变成兴奋,把无聊变成生活,把烦恼变成欢乐;能帮助别人变得友好,教人团结。
有一次,我家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我家的猫跳到矮桌上闻客人的袖子,一下子打破了我们最初那种“久仰大名”“你好大的胆子”的礼貌气氛。
我当然觉得不舒服,就把猫抱开放在地上。结果这家伙跳到沙发后面,爬上客人的后背,坐在了他的后脖子上!我这位魁梧的客人,背驼着,觉得挺开心,低着头让猫坐得更舒服。猫是不可抗拒的可爱。
我在西湖旁边有一套小公寓。我在石门湾(今嘉兴桐乡)的缘元堂待过很久,我还会在那里待一段时间。房间里放着数学家苏写的一首诗:“杯盘仓促,不是因为饭苦。门前春风绿,耐寒。”
有一次我和朋友CT(作家郑振铎)半夜坐下喝酒,都觉得这首诗味道纯正,和酒搭配的恰到好处。
别的都可以有专家,诗歌不能有专家。因为我觉得诗歌就是做人,人做得好,也写得好。如果诗歌有专家,非专家写不出诗歌,就像是专家非专家不能做人。是不是很可笑?
有些“专家”的诗,往往用典,咬文嚼字,装腔作势,甚至有些紧张。我不喜欢读它们。非专家的诗是直的,天真自然,纯洁朴素,可爱的。
答:艺术教育是教人以绘画和看图一样的态度面对世界。换句话说,就是教人做孩子,培养孩子的“童心”,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长大后不会泯灭。
人们生来和平友爱。孩子生来就有艺术态度的基础,他们过着以乐趣为导向的生活。我说的培养,是指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人,鼓励他们抛弃传统,培养孩子全新的、纯粹的“人”心。对于世间的事物,我们要处处教他用这种全新的赤子之心去接受,或者用这种全新的赤子之心去批判选择,去落实。
答:我四岁时,父亲升官,祖母去世,科举废除,父亲隐居。母亲掌管家庭商店的一切。
我九岁那年,父亲留给我妈和我们六个人,几亩良田和一个染坊,就去世了。从那以后,我妈妈把我的家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童年到成年,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坐在我老房子西北角的八仙的椅子上,眼里泛着严肃的光芒,嘴角挂着慈爱的微笑。
她像圣人一样款待我,像导师一样教导我。她同时是我的母亲和父亲,教导我,抚养我。
现在每次在想象中看着妈妈坐着的形象,都觉得很感激她在吵架时慈爱的笑容;对于她眼里那种认真的光,我觉得很害怕。这种光辉给了我深刻的警醒和强大的鼓舞。
答:其实这样的时刻很多,我的心也经常被震撼。比如在1928,我写过一篇散文叫《孩子》。最后我写道:“我的心被四样东西占据:天上的神和星,地上的艺术和孩子。这群燕子般的孩子,是世界上关系最深的孩子。他们在我心中占据着和神、星、艺术一样的地位。”
我的孩子有时是我的老师。有一次,巷子里有个卖鸡的小贩。孩子们听到“咿呀,咿呀...”的哭声,兴奋极了。他们从很远的地方冲下楼来,喊着“买鸡!买只鸡!”
其实我对养鸡没什么兴趣,只是不忍心扫他们的兴,就叫了挑夫来给我们看鸡。打开笼子,一张细密的网下是无数可爱的小鸡,像许多活雪球。五六个孩子蹲在笼子周围,一起掏心掏肺,喊着“加油!加油!”
小贩要四块外币,他一分钱都不肯给。我试了几次还价,都失败了,他挑着担子走了。就这样,鸡没买,大一点的孩子很失望,孩子也在哭,我就安慰他们:“等会儿再买吧,隔壁阿姨会叫我们的。但是下次你……”
突然发现自己说不下去了,因为“看到好嘴不能说好,想要就不能说好”,然后“看到好嘴就要说不,想要就要说不”。在这天真无邪光明正大的春光里,哪里容得下这样一个教育孩子的父亲?你不觉得吗?
答:我对看戏的爱好是从流亡四川开始的。我是评剧迷,但不是戏曲迷。我就是喜欢听。我的女儿们是歌剧迷。大女儿陈宝,三女儿宁馨,小女儿伊尹放学后一有空就热衷于唱戏。
我们一家从四川回上海,恰逢蒋介石六十大寿,梅兰芳演出。我们买了一张3万(当时通货膨胀)的戏票,去天蟾舞台看。我佩服梅兰芳先生的功力,也佩服他的人品。
我曾经有幸采访过梅兰芳先生。我觉得“灵王”的法宝在于身体本身,美妙的歌声,华丽的身姿,都是由这个精巧的机器——身体来表现的。因为六尺之躯其实比茶杯还脆弱,所以我热情地劝先生多留点录音,多拍点电影,可以传于后世,以作慰藉。
在我看来,责怪造物主太没分寸了;既然做得这么精致,它的保修期就应该延长;既然不延长保修期,就没必要搞得这么精致;可以不经意的做事,也可以省去很多人间痴情。
答:有一次,我和两个朋友去西湖山玩,突然下雨了。我们躲在一个山村的小茶铺里,要了一壶茶。茶越沏越淡,雨越下。
起初,我因为山里的雨而感到失望;后来觉得山中止雨有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趣,胜过晴天在山中遨游的乐趣。应该就是这种“山空多雨”的感觉吧。
那时候,茶博士(一个茶叶店的伙计)正坐在门口弹着胡琴招徕客人。他弹的是《梅花三弄》,声音不太对,但节拍还不错,可惜弹了一会就放弃了。
为了安慰朋友因下雨而沮丧的心情,我向查医生借了胡琴。小时候跟邻居学过《梅花三弄》,让对面巷子的裁缝教胡琴上的尺子,胡琴弹的。
我当了七八年的音乐老师。就在这个小茶铺的雨窗下,我用胡琴弹着各种西洋小曲,两个朋友跟着唱,像在西湖上唱歌一样吸引村里的人来观看。
我的一个朋友唱《余屈光》,我就用胡琴配合,场外的年轻人一起唱,让这个秋天苦雨的荒山有一阵子很温暖。最后,我们付了茶钱,还了胡琴,和村里的年轻人告别,他们都舍不得离开。
你觉得音乐和艺术很有感染力吗?
答:三十岁是一个分水岭。三十岁之前,我只渴望春天,最喜欢杨柳燕子,尤其是初染鹅黄的嫩杨柳。以前我的公寓叫“小柳屋”,我也画柳树和燕子。
30岁以后,我的心情完全换了一个方向,和秋天很和谐。我常常被秋光的秋风、秋雨、秋景所吸引,融化在秋里,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我非常讨厌春天,认为花与花之间争荣夺美都是老调重弹,假笑假皱,年复一年地跟随着祖先的脚步。
夏目·索世基三十岁的时候,说了一句我心里的话:“二十岁出生的人,知道生活的好处;25并且知道哪里有光,哪里就有黑暗;至于今天30岁的我,我知道有很多事情是阴暗阴暗的,我高兴的时候,也是沉重的。”
当我告诉立秋我的年龄后,我感到一种“死亡”的感觉。人不可能永远年轻,生活的意义也不仅仅是生活。只有利用秋天的善良和死亡的光环,我才能知道人生的悲欢离合。
答: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所爱。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明暗,我认为明暗是一体的。不仅如此,明更好是因为有暗。绘画中,明色调因暗色调而美,暗色调因明色调而美。所以光明面不好,黑暗面也不好。
如果我们选择光明,抛弃黑暗,约翰·罗斯金说:“自然就像阳光和阴影的交汇点,是优点和缺点的混合体,这样双方就可以互相供给效用和影响。所以,去除阴影的画家必须在他自己创造的无影沙漠中被烧死!”
记住爱一件事就是爱它的两个方面。不,不,黑暗之光是未知和不可爱的。
在生活中,只要记住这一点。
谢谢“接受采访”先生通过这本书。其中,字细而密,皆是人生真知,耐人寻味。
我们总想活在阳光里,一直阳光灿烂,但也有阴影紧紧跟随,只是阴影或大或小。不管我们处在什么阶段,都要认为明暗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祝你愉快。
推荐列表:
“品味人生”:愿你永远保持童心,享受生活。
由护生:在过河50年的画中感受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