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的那路马路叫什么
长安街
长安街驰名中外,有“神州第一街”之称。长安街修建于明代,是兴建北京紫禁城、皇城和内外城时最主要的道路。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它与皇城同时建造,是明代兴建北京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距今有600年的历史。长安街,其名取自盛唐时代的大都城——“长安”,含长治久安之意。
[编辑本段]简介
长安街是国内最重要的一条街道。阅兵仪式都会在这里举行。
长安街以天安门广场为界,往东为东长安街;往西为西长安街。由于这条道直如矢的大街一眼望不到头,所以人们形容它是十里长街。其实,从东单到西单全长只4公里,但它是全城的东西轴线,东到通州区八里桥(永通桥)、西至石景山横贯38公里,东西各有一系列的街道与它相连,从而将市中心、城区和新市区联成一体。
从天安门广场向东,至台基厂北口是几处政府机关,依次是公安部、纺织工业总会、中国远洋轮船运输公司等单位。其中,纺织工业总会原是清代的翰林院旧址,是大知识分子集中的衙门。
这一段路北,有一组通称北京饭店的建筑物,***三幢,各有各的历史。中间一幢米黄色老楼为北京饭店旧楼,现称中楼,是清代协尉大官厅原址。1900年后,被帝国主义者拆毁,1917年由中法实业银行出资,建筑了这幢七层大楼,成了中国土地上的外国饭店。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饭店的股票大部分落到日本人手里,董事长也换成了日本人。次年,即改称日本俱乐部,成了日本人的天下;西边一幢是1954年秋天落成的浅紫红色七层大楼,这里曾是清代理藩部的旧址。理藩部是办理少数民族事务的衙门,后来根据满清政府签订的邮政须由外国人主办的丧权辱国条约,把理藩部拆毁,改建成了北京邮政管理总局,并派外国人作邮务长;紧挨北京饭店中楼东面,即王府井大街南口,有座杏黄色的新楼,这里是1974年秋天开始营业的北京有名的大饭店之一。它原来只是一座二层红楼,旧为京汉铁路局,1949年后,曾是铁道部驻地。
出天安门广场往西,就是西长安街,它的东段和东长安街的西段,都是在1950年拆除了西外三座门和花墙后,马路才展宽的;路北的28中学,原是清代的升平署,住着皇家剧团;沿中南海南墙往西是新华门,现为国务院南门。新华门最早叫宝月楼,又叫望乡楼。据说,清乾隆帝为香妃眺望故乡而建。袁世凯当政时改为新华门;再往西有高耸的电报大楼和民航营业大厅。原来在楼前一带的路中心有一座金章宗初年建的双塔庆寿寺,1954年扩建西长安街时被拆除,电报大楼的斜对面是著名的鸿宾楼饭店和首都电影院;再往西就到西单了。
[编辑本段]历史
长安街修筑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
古时长安街仅3.7公里,有十里长街之称,是京城历史上有名的“天街”。当年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名东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叫西长安街。1940年,内城墙中东西两侧的建国门与复兴门被打开后,成为今天长安街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街作为体现首都政治、文化和外事功能的国家大道日益焕发生机。国家对长安街不断地进行分段改建,街面展宽为50-100米,两侧的建筑物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50年代新建了纺织部、煤炭部、外贸部等办公大楼,接着是水产部办公楼、电报大楼及北京饭店扩建等。
1959年建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站、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等。
70年代北京饭店新楼、长话大楼落成。
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单电话局、国际饭店、中国民航售票中心、中国工艺美术馆等陆续建成。
90年代妇联办公大楼和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交通部办公楼、中国海关大楼、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东单体育中心、长安大戏院、长安俱乐部、远洋大厦等陆续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