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指导——谈影视作品中活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的有机运用

这多半是一种感觉。没有一个镜头是一次性完成的。镜头越好看,修改的次数就越多。

给你一个想法:

1.平时多看点电影,然后把自己认为经典的场景剪下来,作为素材库,在没有灵感或者总觉得不对的时候看看这个参考。

2.学习一些基本的镜头知识。以下是我平时在网上搜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 * *透镜装配的一般法律和方法* * *

众所周知,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的。这些镜头可以延续,让观众从影片中看到他们是融为一个完整的整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变化要遵守一定的规律,我们会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描述。

(1)镜头的组合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表演的规律。

镜头的组合要符合生活和思维的逻辑。如果不符合逻辑,观众是不会理解的。制作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也就是思维逻辑,来决定选择哪些镜头,以及如何组合。

(2)景物的变换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景时,“景”的发展不能太激烈,否则不容易衔接。反而“场景”变化不大,拍摄角度变化不大,镜头不容易拼装。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需要在拍摄时对“场景”的发展变化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变换不同视距的镜头,可以营造出流畅的衔接,形成各种蒙太奇句式。

递进句式:这种叙事句式是指景物从远景、全景过渡到特写、特写。用来表达情绪和情节由低到高的发展。

后向句式:这种叙事句式是由近及远,表示有由高到低、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从细节到全部都有表现。

循环句式:是正反句的组合。从全景-中景-近景-近景,再从近景-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用。表现情绪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这种句式常用于影视专题片。

镜头组装时,如果遇到同一平面,同一场景、同一主体的图片就无法组装。因为镜头的场景变化不大,所以一对画面看起来都一样,好像同一个镜头在不断重复。另一方面,当两个位置和景物变化不大的镜头连在一起时,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变化,就会在人们的视野中跳跃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被多次打断,有“拉外国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开始就拍这些镜头(对于镜头少的节目来说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样位置同样场景的片子来说,时间和财力都是很浪费的。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过渡镜片。比如从不同角度拍摄然后拼装,穿插字幕,这样在拼装前就可以改变表演者的位置和动作。这样拼装出来的画面就不会有跳跃、不连续、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装中的拍摄方向和轴线规则。

当主体进出画面时,我们需要注意拍摄的大方向,从轴的侧面拍摄,否则两张画面连在一起,主体就会“撞车”。

所谓“轴律”,是指拍摄的画面中是否存在“跳轴”现象。拍摄时,如果相机的位置始终在主运动轴的同一侧,那么画面的运动方向和放置方向是一致的,否则应该是“跳轴”,除特殊需要外,跳轴画面不能组装。

(4)镜头组装应遵循“动随”和“静接静接”的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个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连贯,动作后面可以跟着动作,达到流畅简洁过渡的目的,简称“动与动”。如果两个画面中主体的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中间有停顿,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合就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中主体完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后,再有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移动镜头,这就是所谓的“由静到静”。在“静接静接”的组合中,前一个镜头结束的瞬间称为“左画面”,后一个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瞬间称为“取景”,取景与左画面的间隔约为一两秒。移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的组合也需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一个固定镜头之后是一个摆动镜头,摆动镜头应该从一个框架开始;相反,一个晃动的镜头后面跟着一个固定的镜头,所以晃动的镜头要有“左画面”,否则画面会给人跳动的视觉感。对于特殊效果,也有静态或动态镜头。

(5)镜头组装的时间长度

我们在拍摄影视节目时,每个镜头的停滞时间的长短,首先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观众的接受程度来确定的,其次还要考虑画面构图等因素。比如,由于画面中选取的场景不同,画面中包含的内容也不同。一张远景中景等镜头大的图片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观众需要看清这些图片上的内容,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近景、特写等镜头小的图片包含的内容比较少,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看清楚,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以短一些。

此外,一张图片或一组图片中的其他因素也制约着图片的长度。就像一张图片的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一样。所以,如果图片是为了表现亮的部分,长度要短一些,如果是为了表现暗的部分,长度要长一些。在同一个画面中,运动部分先于静止部分吸引人的视觉注意力。所以,如果焦点在运动的部分,画面要短一些;表现静态部分的时候,画面的持续时间要稍微长一些。

(6)镜头组合色调的统一

色调指的是黑图。黑屏上的景物,不管是什么颜色,都是用许多软硬深浅不一的黑白层次来表现的。对于彩色图片来说,除了色调问题,还有一个色彩问题。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图片组合,都要保持色调和色彩的一致性。如果两个明暗或色彩对比强烈的镜头组连在一起(特殊需要除外),会让人感觉生硬、不连贯,影响内容的流畅表达。

(7)镜头组合节奏

影视节目的主题、风格、格调,以及剧情的环境氛围、人物的情绪、情节的跌宕起伏,是影视节目节奏的总依据。电影节奏不仅通过演员的表演、镜头的变换和移动、音乐的配合、场景的时空变化来体现,还需要运用组合的方法来严格控制镜头的大小和数量。重新组织调整镜头顺序,删除多余细节完成。也可以说,组合节奏是教学片整体节奏的最后一环。

处理一个电影节目的任何一个情节或一组画面,都要从影片所表达的内容出发来处理节奏问题。如果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下用快节奏的镜头变化,会让观众觉得突兀,难以接受。但在一些节奏感强、撩人心弦的场景中,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镜头的变化率符合年轻观众的心理要求,以增强年轻观众的兴奋感,达到吸引和模仿的目的。

(8)组装透镜的方法

镜头画面的组合除了光学原理的手段,还可以通过连接定律直接在镜头之间切换,让剧情更加自然流畅。这里我们介绍几种有效的组合方法。

连接和组装:一系列两个或更多的连接镜头显示了同一主题的行动。

队列连接:连接的镜头但不是同一个主题的连接。由于主体的变化,会出现下一个拍摄主体,观众会联想到上下画面的关系,起到呼应、对比、隐喻的作用。往往能创造性地揭示出新的含义。

黑白网格组合:创造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如闪电、爆炸、照相馆的闪光效果等。组装时,可以将需要发光的部分换成白色边框,在各种车辆相遇的瞬间组装多个黑色边框,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使用黑白边框交叉,有助于加强影片的节奏感,渲染气氛,增强悬念。

两段式镜头组合:是特写镜头直接跳到全景镜头或者直接从全景镜头切换到特写的组合模式。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的发展由动转静或在静中变化,给观众强烈的直接感,形成节奏的突变,产生特殊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倒叙镜头组装:利用倒叙镜头,比如插入人物回忆往事的镜头,这种组装手法可以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变化。

同镜头分析: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同一个镜头。使用这种组合手法时,往往是在这样的考虑中:或者是因为所需的画面素材不够;或者故意重复一个场景,表现某个人物的头发和记忆;或者强调一幅画所特有的象征意义来印刷和分发观众的思想;或者是为了让结尾互相满足,从而在艺术结构上达到完整严谨的感觉。

拼接:有时候,虽然我们在户外拍摄很多次,拍摄时间也挺长,但是可用镜头很短,达不到我们需要的长度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内容相同或相似的镜头,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组合起来,达到节目画面的必要长度。

插入镜头组合:在一个镜头之间切换,插入另一个代表不同主体的镜头。如果一个人走在路上或坐在车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个代表人物主观视线的镜头(主观镜头),以表现人物意外看到的东西、他的直观感受和引起联想的镜头。

动作组合:借助人、动物、车辆等动作和动态的衔接。以及动作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它被用作镜头转换的手段。

特写镜头组合:最后一个镜头以某个人或某个物体的某个部位(头部或眼睛)的特写画面结束,然后从这个特写画面开始,逐渐扩大视野,展现另一个情节的环境。目的是在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的表情或什么东西上时,不自觉地改变场景和叙事内容,而不让人感到不适。

风光镜头的组合:两个镜头之间风光镜头的使用过度。其中有以景物为主要题材,以物体为衬托的镜头,可以表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景物特征,也可以表现时间和季节的变化,也是对景物的抒情表达。另一方面是以物为主,以景为衬托的镜头,经常作为镜头转换的手段。

声音过渡:使用解说过渡,这种技巧一般在科教片中比较常见。使用画外音和画外音交替转换,就像一些电话场景的表演一样。此外,还用唱歌来达到转场的效果,用各种内容来变换场景。

多屏过渡:这种手法被称为多屏、多屏、多屏、多屏,是现代影视艺术中的一种新手法,将画面分成多个部分,可以使双重或多重情节齐头并进,大大减少时间。比如电话场景,打电话的时候两边都有人。打完电话,打电话的人的戏没了,打电话的人的戏却开始了。

镜头的组合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花瓣,根据创作者的意图和剧情的内容和需要而创作,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在具体的后期剪辑中,可以根据情况尽量发挥,但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和需要。

1,声音的组合极其有用。

在影视教学片中,除了声音与画面教学内容的紧密配合外,声音本身的组合也能显示出声音在表达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1)声音的并列

这种声音组合是几种声音同时出现,产生一种混合的效果,用来表达某个场景。比如街道繁忙时的汽车声和人声。但是声音要有主次,要根据画面适当调整,最有表现力的声音应该是主旋律。

(2)声音的并列

根据需要同时安排不同含义的声音,是一种强烈对比中的对比效果。

(3)声音的掩蔽

在同一个场景中,多种相似的声音并排出现,一种声音脱颖而出,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个生成器上。

(4)交替发声。

也就是同样的声音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渲染同一个动作或事物。这种有规律节奏的声音交替常用来渲染一个场景的气氛。

(5)转换声音交替

即采用两个音在声调或节奏上的近似,将一个音转化为两个音。如果转换成节奏相近的音乐,既能在观众印象中保持音响效果造成的环境真实性,又能发挥音乐的感染力。充分表达内心的某种情绪。同时由于节奏的近似,在变换的过程中给人一种统一感,这种变换效果有节奏感,容易记忆。

(6)声音和“沉默”交替出现

“沉默”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手法,通常用来烘托影视中人物恐惧、焦虑、孤独、沉默的气氛和情绪,以及人物内心的空白。

“无声”在情感和节奏上能与声音形成明显的对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暴风雨后的寂静会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暂停,生命的静止会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但这种无声的场面在影片中不能太多,否则会拖慢节奏,失去感染力,产生烦躁的主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