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的背景信息

话剧《长恨歌》第三场演出结束后不久,一向深居简出的著名作家王安忆再次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话剧界关注的焦点。擅长小说创作的她将张爱玲的代表作改编成话剧,由著名电影导演黄蜀芹担任导演的话剧将于本月底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演。2004年6月5438日+10月5日,该剧将在申城与观众见面,并参加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无尽的张爱玲

从65438年到0995年,随着张爱玲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寓所里悄然离世,海内外的“张爱玲热”再次达到高潮,各种文集、选本、纪念集、回忆集相继出版,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取之不尽的张爱玲感,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作家自身的魅力。张爱玲不仅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而且结合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优缺点,将小说推向了俗与雅的境界,从而形成了她自己的魅力。作家王安忆从张爱玲的作品《长恨歌》中找到了自己的世俗性。她认为《金锁记》吸引她是因为它的世俗性,而张爱玲小说中最强大的东西就是世俗性,这使她的小说从阴郁中变得明朗。世俗其实是人性,不是知识分子的人性,而是大众的人性。除了世俗之外,王安忆评价张爱玲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她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很大,喜欢张恨水的作品,但她并不一味沉溺于男女关系的主题。她非常冷静和敏感,因此小说《金锁记》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她的特点是她很擅长讲故事。另一方面,我们的许多作品都是盲目的抒情和思想性。然而,我认为现在的张爱玲已经成为一种自命不凡的姿态,就像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怀旧、网络和酒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