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出自哪里,有什么意义,典故

它是从智取威虎山这一经典片段中流传出来的,是当时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那些土匪所说的黑话;也是杨子荣与土匪之间的暗号。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句话在道上叫做黑话;用武侠小说的作家金庸的话说就是切口;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暗号。这其实是一些行业的人为了对所说的话过所做的事情进行保密而使用的江湖暗语。这句经典的黑话是当时东北主联军侦查员杨子荣在混进土匪地盘威虎山,在座山雕的寿宴上对话中的一句。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来说,当时杨子荣乔装后上了威虎山,再见到土匪头子座山雕后,座山雕为了看杨子荣是否是真心来投奔的。于是就高声训斥,说到“天王盖地虎,”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你可真是胆子不小啊!竟然敢来惹你的祖宗生气?

杨子荣听到后,就回了一句“宝塔镇河妖,”他则是在说如果真是真是这样,那就让我从山上摔下去摔死,掉进河里被淹死。大家看过后是不是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呢?其实那些黑话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也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

这样的黑话可以说是土匪们之间的另一大语言了,而这不仅仅只有语言,还有一些特定的装扮、行为动作或其他物品。这能够让那些没有文化不认识字的人土匪之间可以更好的交流。

而会有这些黑话得产生一是由于禁忌、避讳而形成的;二是为能很好的保密,免得让别人知道而形成的;再一个则是话语游戏。其实说来黑话就是土匪们互相沟通的话,能够避免他人窃听到,是传递信息的好方法。

扩展资料

《林海雪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

《林海雪原》一直被视作“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并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更是整个“十七年文学”发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说作品。

时代背景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形成敌我对峙的局面。解放军为了巩固根据地,发动人力物力支援解放战争,开始实行土地改革。但一小撮被击溃了的国民党匪首,逃进深山密林,与当地的惯匪及地主恶霸相勾结,组成土匪武装,出没无常,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破坏土地改革。

于是,上级研究决定组织小分队进山,实行小群动作,边侦察边打击敌人,侦打结合。作者和他的战友们便承担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一部分。他们于1946年冬深入东北小兴安岭一带的深山密林,与号称拥有几个旅的匪首展开了周旋。

由于党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由于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在这场突破险中险、经历难中难、发挥智中智、战胜魔中魔的斗争中,作者和他的战友们的意志锻炼得更加坚强了,并在军事技术和战斗策略上战胜了敌人,直至将匪徒消灭。

在斗争中,他们发挥了解放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象不到的困难。他们有时在石洞里睡觉,和野兽为邻;有时钻到雪窖里休息,地当床、天作被;跨谷飞涧、攀壁跳岩,突破天险,在气温低达零下38至40度的雪海里侦察战斗。

曲波的战友杨子荣当年是一个排长,他只身进入三代恶匪、国民党旅长座山雕的营寨,以惊人的勇敢和超人的智慧,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从而调动了敌人,活捉了老奸巨猾的座山雕。但不幸的是,在林海雪原战斗的最后日子里,杨子荣中了敌人的无声手枪而光荣牺牲。

创作过程

曲波以前从未从事过文学创作,但当年为革命献身的战斗英雄们时刻活在他的心中。当他在医院治疗养伤的时候,曾无数次地讲过战友们的故事,也曾无数次地讲过林海雪原的战斗。这些故事,尤其是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使听者无不动容,无不惊叹,而且从中获得了某种力量。

讲来讲去,他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但由于工作忙,加上写作水平低,最初试着写了三章,便感到力不从心:一是内心的感情笔下表达不出来;二是分不出轻重,平铺直叙,力量使不到刀刃上。一气之下,他把写完的三章全都撕毁了。

1955年春节前的某天半夜,作者冒雪回家,一路还在冥思苦想怎样才能写好这部小说,如何突破语言文字关等问题。当他到家,一眼望见甜睡的妻子和孩子,一种深沉的感触不禁涌上心头:他想起了八年前,北满也是刮着狂风暴雪,那时正是飞袭威虎山的前夜。

而今祖国已空前强大,各方面建设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自己的小屋是如此的温暖舒适,家庭生活又是如此的美满,但这一切的一切,杨子荣、高波等同志没有看到,也没有享受到。正是为了美好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最艰苦的年月里,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望着窗外飞舞着的雪花、茫茫的林海、皑皑的雪原,杨子荣、高波、陈振仪、栾超家、孙大德、刘蕴苍、刘清泉、李恒玉等同志的形象和事迹,又一一浮现在作者的脑海。从此,曲波每晚都加班三至四个小时,星期天和节假日则是他写作最集中的时间。从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在一年半的业余时间里,曲波完成了四十万字的书稿。

百度百科-林海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