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甲午战争》的主要内容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开始,以尊重的态度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1877年,一群青年学子怀揣强国梦登上海船,远赴英国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的军舰,学习了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轮回到祖国。

在他们的同学中,有一群日本学生,他们也怀着同样的强国之志,驾驶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前往远东。年轻的日本天皇正等着他们加速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

在古老的紫禁城里,年轻的光绪皇帝决心改革,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慈禧太后是真正的统治者,她在朝廷中公开“听政”,中国充满了腐败。

长崎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带头捐款。整个国家都致力于海军的发展,尤其是新型快炮的研制,大大提高了海军的实力。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的60大寿,一座宏伟的园林——颐和园几近完工,而建造颐和园所用的钱,竟然是中国海军的军费!

“致远”号的指挥邓世昌是北洋舰队中一位不嫖不赌不贪的船长。右翼连长刘的堂兄早在英国时就仰慕他的美貌,而邓世昌坚持忠孝的传统道德,并不为之所动。

这一次,小姐姐从英国带回了一个好消息。英国愿意出售一艘新军舰,但所有人的喜悦很快就破灭了:由于颐和园的建设,帝国朝廷没有钱买船,而建造颐和园的费用足以购买20艘新军舰。日本得知这一情况后,天皇再次带头捐款,抢购了这艘新战舰并将其命名为“吉野”号。

侵略扩张的野心最终导致日本发动了战争。对于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日本人大规模入侵中国,并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仅留下36人在城市中。此时,北京颐和园内一片欢歌笑语,慈禧太后60大寿典礼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1895 65438+10月14在知道钓鱼岛属于中国的情况下,日本人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将钓鱼岛更名为尖阁列岛并据为己有。日本马关1895。李鸿章被慈禧派往日本求和。李鸿章忍辱负重走上码头,但这位曾经威严的总理现在低头恳求对手,但他不知道日本人早已破译了中国的电报密码!

而且我国力早已空虚,再也打不动了。就这样,历史将中国推向了更加悲惨的深渊。日本人要求中国割让台湾省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并提出支付2.5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等一系列条件。

李鸿章愤怒地离开了,但遭到了日本人民的攻击,子弹进入了他的面部。不久后,正在医院的李鸿章收到了软弱腐败的清政府的回函,同意了日本提出的所有条件。

17年4月,李鸿章战战兢兢地签署了那份可耻的条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关条约》。直到50年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了3500多万人换取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才回归祖国。

67年后,一艘海船驶过平静的海面,一张年轻学生的照片落入大海。在深蓝色的大海中,一艘铁甲舰的残骸静静地躺着。

扩展数据

主要角色介绍:

1,邓世昌

中国最早的海军军官之一,北洋水师钟君的中英副将兼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掌管致远舰。

2.李鸿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总司令,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晚清重要官员,官方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