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岁少年跳桥:看“棍棒出孝子,娇养造逆儿”,这话还对吗?
上海17岁少年跳桥,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教育文化。这让小编想起了一句俗语“棍棒出孝子,娇养造逆儿”,在封建社会的文化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合理之处。这句俗语在老一辈的心目中,还是相当有分量的。但是,这句俗语放到现在的环境中,这话还对吗?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深入反思。孩子该怎么教育?又该如何给他们灌输一个正确的文化认知观?
小编看了那个视频后,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那孩子头也不回的直接往桥下跳,没有一丝的犹豫。孩子的过激行为,是有一定原因的。这就需要反思家长的教育方式了,现在的父母依旧信奉老一套的棍棒文化。在小编看来,棍棒文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真的去用棍棒打,另一种就是用语言暴力。不可否认,那个孩子的妈妈是深爱着那个孩子的。
但是事实上,这个孩子已经失去了生命。我们不得不重审的看“棍棒出孝子,娇养造逆儿”,来深入的探讨下孩子该怎么教育。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篇空白,真正起到引导作用的还是父母。父母是什么模样,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什么模样。这点没有什么疑问,更离谱的是这句俗语已经上升到了金科玉律的地步了。
现在的父母彼此交流的时候,谈起来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父母们,那是非常迷信这个“棍棒出孝子”。棍棒教育,一方面是依靠武力的征服,另一方面需要用语言暴力。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对于孩子的内心都会造成伤害。最终的结局是,孩子会形成一个畸形的文化认知观。再严重的话,孩子就会出现抑郁的情况。那个孩子是因为在学校里跟学生吵架,回来后当妈的训斥了几句,引发悲剧。其实,父母应该反思一下孩子是不是有心理疾病。
对于抑郁症小编有切身体会,最明显的就是不善于跟人交流,性格孤僻容易被人孤立,人际关系非常糟糕。但是更多的父母,都会首先问责孩子。孩子的心智才有多少?正是青春叛逆期,针尖对麦芒加上可能出现的抑郁情况,孩子有过激之举,还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的不得不反思“棍棒出孝子,娇养造逆儿”,这话还对吗?在小编看来,这句老话得辩证的来看。
这句老话突出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肯定了娇养溺爱对孩子的伤害,极易让孩子有恃无恐,最终成为逆子。这个孝子怎么出来的呢?在古人看来得靠这个棍棒教育,事实证明棍棒教育是落后的方式。尽管现在的家庭多为独子很少去打,可是在无形之中会用语言暴力来伤害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作为棍棒教育的变体“语言暴力”比棍棒教育更加的让孩子崩溃。
所以,从上海17岁少年跳桥,看“棍棒出孝子,娇养造逆儿”,这话应该分开看。怎么个分开法?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娇生惯养那是肯定不行的。怎么去教育?棍棒教育事实证明,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扼杀孩子的天性。真正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序渐进的去教育。这样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还是相当有帮助的。
虽然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对于某些来说已经没有了时效性,可是这件事对于我们依旧有着非常强的启示意义。教育孩子固然重要,老祖宗确实是给了可供参考的范本“棍棒出孝子,娇养造逆儿”,但是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老祖宗的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让孩子着重的成长,让孩子成为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