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清明节网络祭祀新形式

网络祭祀已逐渐成为祭祀新形式 随着清明节假期的临近,祭祀活动也开始进入到筹备当中。传统的祭祀用品开始销售,互联网上几家大型祭奠网站上的悼念活动也已经悄然开始。不少网友选择网络祭祀来表达对亲人好友的怀念之情。 何为网络祭祀? 网上祭祀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转移”至电脑网页上的新兴祭扫方式。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思念。 观点:如何看待网络祭祀? 对于网络祭祀这种新形式,一部分网友认为网络祭祀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捷而且环保,不住同一个城市的亲人可以登录同一个祭祀网站,***同祭拜一位亲人,完成***同的心愿。网上祭奠可以弥补他们不能亲临墓地追思先人的遗憾,还能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值得推广开来;也有网友对网络祭祀持怀疑态度,认为网络祭祀脱离了传统祭祀的仪式感,缺乏悼念的诚意。对此中华佛光文化网特约理净法师、李向平教授从不同角度讲述对网络祭祀这种祭祀新形式的态度和看法。 理净法师:祭祀不应局限形式 真心最重要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人传统的祭祀亲人的节日,清明节是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对中国人来说非常的重要。这一天人们都要以扫墓的形式来祭祀自己已经去逝的亲人,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祭祀形式也多样化,已经打破了传统固有的“扫墓”唯一的祭祀形式。比较常见的有去寺院做超度普佛、诵经祈祷等佛事活动,以此超荐亲人出离恶道早生善道,各大寺院每年清明节都有相关的佛事活动,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祭祀形式,也早以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近两年在社会上提倡“网络祭祀”,这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祭祀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尤其是在青年人中比较流行。去年在一些社区就推行这种“网络祭祀”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为“网络祭祀”既经济又便利,既环保又实惠,省去了人们用整天的时间去陵园扫墓,又免去了因扫墓而引起的多种事故。 “网络祭祀”可以说是种既便利可行,又节省时间和经济;既能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又能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无论是过去的传统形式扫墓,还是今天现代化的“网络祭祀”,最重要的是真实而虔诚的一颗“心”,只要我们的心真实虔诚,那我们的亲人去逝后无论因恶业而轮回恶道,还是因善业而转生人天都能得我们对她(他)的祈祷和怀念。因此,形式并不重要,重要是真诚的“心”。佛经云:“大圆满觉,应迹西乾,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能包括整个太虚,能遍满周沙界,那我们的“诚心”祈祷,无论是我们的亲人在任何一道都能得到感应,我们又何必局限于某种形式而已。 当然,扫墓是一种传统文化和习俗,我们并不是说不好,而是要提示人们不要局限于某一形式,而应当重视自己对亲人追思、怀念的真心。尤其是在每年清明节这一“扫墓大军”的形势下,大家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经济,既造成新的拥堵又造成环境污染,我们为何不选择其它各种不同祭祀形式?既可表达我们自己对亲人的怀念,又能起到保护环境的意识,这种两全其美的形式何乐而不为呢?我个人还是比较赞许这种“网络祭祀”的形式,并建议网络管理者能作好,如何作的有声有色,能真正达到人们对亲人祭祀的满意度,让参与的人们都满意和放心! 李向平教授:传承下来的丧葬与祭祀活动最能体现中国人情感与信仰特征 随着丧葬形式逐步改变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就是人们对于死者的祭拜形式,已经在或多或少改变了。网上祭扫,已很普通,而祭拜死者时呈送鲜花者早已不在少数了。葬礼、祭礼都变了,鲜花成为主要的祭祀供品,三牲、食品、纸钱等就不太需要了。同时,是那种以亲族为核心的信仰与祭祀形式,也不得不与时俱进,不拘一格了。 一般的中国人没有稳定的宗教信仰,死后也不讲求另外一个世界,但是面对死亡,人心总是还要有一个去处的。于是,大多数中国人就把死后入葬的墓地视为最好的身心归宿了。为此,无论是帝王,还是庶民百姓,只要是能够讲究的,有点财产的人,都会认认真真地安排其丧葬及其祭祀等仪式的。因为丧葬文化、祭祀传统,就是这样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中国人觉得死了,就是告别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道仪式,非常非常的重要。 毫无疑问,传承下来的丧葬与祭祀活动,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情感活动与信仰特征了。墓地与祭祀,成为中国人生活之中一个很神圣、很神圣的礼仪与场所,这是因为中国人在信仰层面上的宗教取向太弱,所以要把丧葬与祭祀作为人生信念、整合生活秩序的重要环节。事死如事生,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丧葬与祭祀取代了对宗教的信仰,成为了中国人身心精神所必需一个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