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
1、表现派是在理解角色灵魂的基础上,通过外在表现形式突显人物个性,包括道具,特定的表情,标签式的动作等等,特别走外的。比如夸张的喜剧表演,就属于表现派范畴。
表现派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创作题材。
2、体验派是演员必须让自己变成角色,应该在舞台上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努力去进入人物,然后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效果是演谁“是”谁,要求一切必须都是绝对真实融入角色。
3、方法派是体验派的延续和补充,其核心思想还是体验派的核心。
方法派是演员在舞台上要真正的去想,情感是通过触发自身经历而爆发出来的,而不是努力的让自己的思想与角色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并不是直接让自己进入人物去揣摩人物应有的心情,而是通过调用自身的内在情感表现爆发带回到人物,不局限在人物的机械化演绎上,由自身情感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一系列极具创造力的表现。
方法派训练出的表演以细腻、真实、凝练、饱满的情感见长。
扩展资料
我们通常说表演学派中体验派是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表现派是指布莱希特体系。
体验派对生活的理解、经历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将生活重现。而表现派不太注重体验本身的实质,而侧重于表现形式。
表现派认为表演重要的是找到足以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准确地再现这个形式,达到感动观众的效果,而不是演员自己感动。演员表演要十分冷静和理智地控制自己,不能听凭感情的驱使。
体验派的基本观点是演员不能仅凭自己的形体、声音去表演,他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思想、心灵和感情。一个冷漠的、缺乏热情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好演员。对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的磨炼,一个饱经沧桑,生活阅历很深的,经受过生活中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种种滋味的演员,他的实际生活感受是他表演的巨大财富。
体验不是目的,不能为体验而体验。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为了达到表演的充实、真实、有强烈的感染力,人物的内心活动最终要准确、鲜明、细致地表达出来使观众感受到。表演反对内心空虚,反对没有充实的内在感受去装腔作势地表情,这被称作“表演情绪”,但不能错误地认为只要去体验的思想感情就行了,不用注重它的表现。
人的思想感情的活动总是要通过相应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来,排练中需要逐渐把人物的地位调度、动作手势、表情变化;语气声调处理等都确定下来。应当每一次演出都具有“新鲜感”,要像第一次感受那样去感受。激起真挚、充实的内心情感进行表演。
内在情感要通过外部动作表露出来,外部动作又总是有其内心活动的依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紧密关联的,这还表现在不仅内在情感能激发产生相应的外部动作,而外部动作也能反过来激发产生相应的内在情感。
总之体验和表现是不可分割的同样重要的两个方面,不能只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从这点来说“体现人物”这个词比较准确,它反映了表演艺术是体验和表现的结合统一。
百度百科--体验派
百度百科--方法派
百度百科--表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