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可辛认错,甜蜜蜜里这场张曼玉笑中带泪的哭戏,好在哪里?
《甜蜜蜜》李翘在豹哥尸体翻过来后看到米老鼠先哭后笑那场戏,很多人说是她“笑场”成就的意外。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笑场”,“笑场”是表演的中断和情绪的抽离,而这场戏行云流水般推进丝毫没有阻塞和生硬的转折,此时电影中的那个女人是李翘而不是张曼玉。不是说曼玉不能笑场,但这个镜头并不是笑场。
其次如果你看过导演陈可辛的访谈你就知道,这个经典的长镜头是第一条拍的,陈可辛觉得曼玉这样演有些刻意,有演的痕迹,于是他就让曼玉又拍了七条比较“正”的演法,曼玉说我所有的亲人都想了一遍了,连狗狗也想过了,我演不下去了。
于是陈可辛回去分析这八个镜头,觉得还是第一条最好就保留了下来。而后来这个镜头就成了《甜蜜蜜》最经典的镜头。陈可辛说自己拍一组镜头前会设计叫演员怎么演,如果演员演的和他想的不一样就会打乱他的节奏,而张曼玉是一个很典型的说明他的直觉不一定最好的例子。
陈可辛在采访时的原话是,这个镜头必须得讲一下。我几乎差点就犯下这辈子在现场最错误的一次主观判断。我当时跟张曼玉说,你最爱的人死了,你看到他尸体翻过来是什么感受?你就演吧。我当时想的还是《双城故事》里,她在酒店碰到谭咏麟时那种面没表情,但心理活动很多,然后掉眼泪的那种感觉,结果她突然先来了一个笑,就把我弄晕了。这是第一条,我感觉不对,你再来,不要那个笑。
结果拍了七八条,到最后她跟我说,导演,我已经不能再哭了,我把我身边所有的亲人、男朋友、朋友到我养的狗都想过一遍了,实在没东西可以想了。
我说好,回去剪片子时,才发现其实最好的还是第一条。所以,现在想起来,我差点在那个时候犯了个大错误,差点把张曼玉可能是电影生涯中最经典的一个镜头给剪掉了。
希望大家不要热衷以讹传讹了,张曼玉是一位伟大的女演员,她有天赋又敬业努力,成就的角色不计其数。希望大家不要吝啬于给所有优秀演员最好的肯定和赞美。
影片最后给了满身 社会 纹身中间米老鼠一个特写的镜头,我的理解是:
当打开布帘她看到了他身上突兀的米老鼠,想起了他平时的模样,感觉到他的反萌差很可爱,所以情不自禁的笑了,很想奚落他这种幼稚的行为,但是转过头想要跟旁人述说时,发现他们一脸严肃,她自己思绪才转过来,原来他死了,他真的死了。
影片第一个细节,她笑着转过头时手指了一
下。
第二个细节,她转头回来是要说话的,只见口型并未出声,是她已经反应过来了人已经死了,她哭之前嘴在颤抖了,说明自己哽咽住了。
第三个细节,主人公哭泣的时候眼神不断来回闪躲,摇头,不停的看死者,到最后的长视,仿佛在和自己问自己,确定让自己接受他真的不在了吗,他不在了,他真的不在了这一消息。
米老鼠镜头在最后一个特写,而不是放正常的打开布帘,看到米老鼠,失笑,又哭泣
这个特写让这段表演到了极致,想象一个混 社会 身上都是青龙纹身的壮哥,身上缺突兀有一只俏皮的米老鼠,女主第一眼看到的失笑不是没理由。
而影视呈现的是女主最后哭泣却无声的长视着这个米老鼠,滑稽又悲哀,却再也无法述说了。
演员有技术流和体感派,我看到一个《霸王别姬》里张先生属于体感派,体感派会有很多微动作,这是演员入戏之后的情不自禁,张曼玉这段表演有很多微动作,比如说哭之前最微微抽搐,那么其实正常是她最终看了米老鼠两次才对,第一次是失笑,第二次是悲痛,而影片放到最后,和她最后的哭泣成了对比,也和她最初的失笑成了呼应,这种恰如其分表演出来,所以这部剧好不是没道理的,从演员到镜头都刚刚好 。
所以张曼玉笑中带泪的哭戏不是笑场,是她的方式。有说过如果喜而及泣,是高兴,悲而及笑,笑里面哭是最悲的,开始笑是因为看到米老鼠,接着是苦笑,回头看看医生,有点不太愿意接受事实,再是哭,因为豹哥不在了 。张曼玉这场哭戏,堪称经典。
#有哪些哭戏感染力强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