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原树海为什么会让人迷失自己?

青木原树海位于富士山的西北侧山麓,附近有多个湖泊,从名字就能知道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这片本该十分适合蓝精灵等可爱生物生活的原始森林是日本最著名的树海,想必这里的人们也是活泼又聪明,勇敢又伶俐,可是万万没想到,这里却是自杀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又称为“自杀森林”。2015年,著名影星马修·麦康纳和渡边谦联袂出演电影《自杀森林》,又让这片神秘的区域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可惜的是,两大影帝也似乎在这里撞了霉运,电影在戛纳试映的时候就遭到骂声一片。

作为世界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自杀圣地(第一名是美国的金门大桥,难怪科幻电影中的万磁王、绿巨人和哥斯拉都跟它过不去呢),这片地方到底有啥神奇之处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日本的自然资源太缺乏,树海成了“金坷垃”。

提起日本文化,也许我们首先会想到武士道精神。日本作为一个地窄人多的国家,争夺资源成了每个日本人面临的头等难题——反正随时会死,不如干脆惊呆周围的小伙伴,让自己死的震撼一些。因此,像樱花一样短暂而灿烂的人生成为大和民族的追求,也形成了东瀛独有的“死文化”。扬名世界的武士剖腹行为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腹部被割并不会让人立即死去,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流血才会失去生命体征,日本武士以此来表达自己死的勇敢且壮烈。顺便说一句,日本武士剖腹的花样也有很多,有一字切、二字切、三字切、十字切等,让国际友人们深感其“真会玩”。

那么,怎样可以让自己的死看上去很厉害,是日本武士们几千年来一直钻研的问题,古有抱着填满炸药的茶器——平蜘蛛釜而自爆的松永久秀,近有神风特工队的小青年们,勇者自杀的方法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可是由于古代的老百姓大多是连姓氏都没有的文盲(日本古代只有武士阶级才有姓),没有这么高的情怀,所以武士的自杀只能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感到“你开心就好”。可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政府大力推广教育,让老百姓们都有机会接触到日本特色民族精神,明白了“要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日本,坚持天皇专政”的基本原则。那么要怎样才能让老百姓觉得“为国捐躯很光荣”呢?一大批教育家和文学家在此时便涌现出来。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不符合进化心理学的“维特效应”。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可是维特效应却表明,当人听说别人自杀的消息时,自己内心原有的自杀萌芽会茁壮成长,甚至亲自实施自杀行为。其实这是一种情绪感染,也可以算作一种特殊的从众行为。当年,在张国荣自杀后的九个小时之内,香港有六个人跟着跳楼了。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中,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人之间交流少,内心孤独,就更容易产生维特效应。富士康的连环跳楼事件就是一个很有力的例子。

我们再把目光拉回日本。日本人的敬业精神是全世界出名的,为公司和国家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整个就像一个大富士康,使得日本人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之大和民族是爱美且爱清洁的,想死必须得挑个好地方,风景优美又不太容易被人打扰的青木原树海无疑是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