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对《美国丽人》电影片段的评论

这部电影应该有一些美国中年人的* * *音,有很多深刻的含义。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AmericanBeauty在中国翻译成American Beauty,DVD是台湾省版,叫《美国心,玫瑰之恋》,听起来像是一部温情脉脉的爱情剧。如果直译的话,应该叫《美国之美》。虽然电影中有“美女”和“玫瑰”的幻想,但从一个黑色喜剧的角度来定义这部电影,可以让它更有趣。美国的美,美国的美,美国的美,美国的美……就像电影里那些幽默又悲伤的场景,讽刺。

山姆·门德斯的才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多少个场景,都被刻画得有血有肉,在一个以街道为中心的放射状空间里讲述着许多故事。这部电影一直定位于描写中年的危机,但我也看到了青春期的危机,性格的危机,交往的危机,平淡的危机,信任的危机...是美国的美好还是美国的危机,这个充满危机的社会不仅仅在美国。

无数个自己和别人,无数个过去的似曾相识和未来的重复错误。

两个家庭

莱斯特和卡罗琳是一号家庭的女主人。他们有一个女儿,简。

这个家庭简直就是大多数男女主人都在40岁左右的家庭的典型代表。他们每天睡在同一张床上,盖着各自的被子。他们已经有一年或更长时间没有性生活了,他们对吵架也没有兴趣。女人经常谈论琐事,有时是和家人,有时是和邻居。男人早上起来,洗澡的时候自慰。他说,“这是我一天中的最高点,剩下的时间我的情绪一直在下降。”女儿上高中的时候,攒了几年钱把孩子给别人看,想做隆胸手术。她很少和父母交流,一是没什么可说的,二是父母无法理解。

男方公司不景气,他将有被裁员的危险;虽然女性作为房地产经纪人并不是特别成功,但她们承担了家庭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就像所有主要承担家庭经济的人一样,他们是家庭的权威。晚餐的音乐和活动应该由女人决定。

看到这些我都会笑,都太真实了。这种状态在婚姻生活持续时间超过15年的家庭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平淡,没有激情,缺乏交流,每个家庭成员都觉得平淡却用习惯支撑着一天天的延续。维系家庭完整的是亲情和责任感。亲情只有遇到波折才能体会。没有日复一日的波折,只剩下每个成员对自己角色的默认。甚至,没有人认真审视这种重复的生活,就像身体上每一个器官的存在一样,让日子这样过下去是自然的,也是符合逻辑的。

《家庭2》的男主曾经是美国海军上校,女主性格孤僻,在家庭中的角色更像保姆,还有一个18岁的儿子里奇。

社会上也有一些这样的家庭。男人是家里的权威,每个人都听他的话。他保守武断,对待事情总是绝对对错,总是让身边的人想起自己曾经的身份,以换取尊重或者敬畏。女人是男人权威最忠实的粉丝。男人一说事情,她就再也不敢说事情了,像木偶一样麻木。男人的表达方式简单粗暴,暴力是他维护权威的武器。不管是谁,不跟风就用拳头打。他们的儿子是一个帅气、敏感、略带神经质的男孩,一个有着艺术家气质的DV青年。

很难判断这样的家庭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但我可以肯定它们是存在的,而且绝对不罕见。家庭中每个人的自由都少得可怜。即使是君主般凌驾于妻儿之上的男人,也因为社会认知和承受能力有限而变得心胸狭隘。这样的家庭一直都有反抗,但反抗的结果往往是被权威压制或驱逐。如果你选择,你要么提交,要么离开。

两家在同一条街上,隔着窗户可以互相观察。孩子们相互的爱让他们有了交集。孩子很羡慕对方的家庭,一是因为自由太少,二是因为管教太少;一个是因为没有父亲的榜样,一个是因为父亲的榜样太偏执。自由太少就找不到自我,管教太少就无所谓。想起一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们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能得到的是一种束缚,得不到的是一种理想。而且,任何事物的两面性作用于人,体会越深的永远是不好的一面。怎样才能克服平淡的危机和沟通的危机?

三个年轻人

第一家庭的女儿简看不起父亲,对家庭生活没有温暖的感觉。她暂时的理想是攒点钱做隆胸手术。而父母永远无法理解她的内心。并不是像她妈妈想象的那样,去学校看一场演出就能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她妈妈只是觉得她太自以为是了。在她看来,他们还不如不去看演出。

亲情的温暖是无法弥补的,也是什么都无法弥补的。温暖的感觉渗透在生活的无数细节中。它是一个积累的高度,不可能一次达到。孩子不和父母说话,因为他们认为父母永远不会理解。这就是代沟问题,在家庭生活中会一直存在。我向往有很大自由的生活,我也是在很大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但是很难判断这种充分的自由是好是坏。和简一样,我以前也抱怨父母很少约束我的行为。那时候我总觉得被家人抛弃了,但我更清楚的知道,父母并不在乎,只是他们在乎的方式不同。他们能做的,就是把父母的身份作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榜样的力量作为引导。我应该算是一个幸运的孩子。简其实很幸运,只是父亲的不成功,让榜样的分量减轻了太多,她还没有体会到不成功的难过和无奈。这样的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他早早的知道了自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没有权利指责别人。

里基,两个家庭的儿子,在一个简单粗暴的父亲的约束和保护下长大。15岁,因吸食大麻被父亲送进军校。被军校开除后,他父亲干脆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试图让儿子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里奇的性格从公然反抗变成了不服从。他用合法的兼职经历来掩盖自己卖大麻的收入,用儿科护士的纯净尿液来应付父亲每半年必须进行的药检。他学会了在父亲的暴力中与父亲最喜欢的士兵交换信任。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用DV记录下自己看到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些美好的东西可能是一只死在草地上的鸽子,一个冻死在路边的女人,一个随风飘荡的塑料袋,也可能是透过玻璃盯着他,脱下外套露出少女胸部的简...最后又在父亲的武断决定下,被逐出家门,被逐出的只能得到懦弱的母亲的一句话,“外面下雨了,穿上雨衣。”

我身边很多孩子都是在不完美的家庭中长大的。这种不完美不一定是家庭成员的缺失,更多的是家庭完整却缺少温暖和包容。这样的孩子往往思维细腻,情绪不稳定,或多或少有些神经质。很多时候,他们脆弱又可爱,敏感又让人心疼。像瑞奇描述塑料袋在风中起舞时的眼泪一样纯净透明。太多人从父母那里听过“我打你是为了你好”这句话。那些痛苦的部分很快就会被遗忘,有些会作为不可触及的禁区或仇恨的一点来源而保留下来。我感觉里奇被父亲开除的时候觉得有点开心和释然,不然也不会编造父亲最不能接受的故事来主动换取被开除的结果。我相信,没有一个正常人能真正恨他给了他生命的父母。经过了一时的仇恨和一段放不下的压抑,剩下的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毫无疑问,父母爱他们的孩子。就连里奇粗暴强硬的父亲也会为自己的孩子哭泣...

太多的父母试图把孩子变成一种理想状态,而这种理想往往来源于父母年轻时的梦想。只是很多时候他们忘记了自己没有实现那个梦想的事实,如果按照他们的安排和意愿走下去,他们的孩子只会成为第二个。也有一些父母在年轻的时候帮助父母实现了梦想,但是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继续下去,会不会变成错位循环?孩子的作用永远是帮助父母实现梦想,而梦想只有在人到中年后悔并试图再次强加给下一代的时候才能实现。我有点害怕这种错位循环,因为它持续的时间太长了,已经超越了很多生命。在美国,可能只有少数像里奇这样的家庭会出现这种问题,有些会因为各种原因戛然而止,但在中国,我真的不敢想象会持续多久。

安吉拉,简的女同学,是个漂亮的女孩。她每天津津乐道自己和各种男人的经历,向别人描述自己是如何从12岁开始迷恋所有见过她的男人。她经常使用污言秽语,粗俗下流的描述性话题。她对性很感兴趣,不仅热衷于告诉别人,也热衷于向人打听信息。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模特,经常出现在杂志封面上。其实,其实太多东西都是她编的,她甚至还是个处女。

女生都是虚荣的,有些虚荣是可以通过男人的爱完全满足的。所以他们总是编造或者夸大。尤其是18岁的女生。而安吉就是一个极端的反映。我见过很多很多这样的女生,她们虚构浪漫的故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故事里的男主角都至少有一个优点是帅,冷,有钱,挺拔,有才华什么的。都是放在现实社会中会吸引无数眼球的那种。都是一心一意水弱只取一勺的模特。每个女生都是在这样的年纪走过来的,这是整个人生最辉煌的一段。还有一部分是虚荣心不能单靠虚构来满足,所以他们去证明,就像安吉一样。她们会有意无意的在男人面前展现自己的优点,即使不想和那个男人发展关系,也需要赞赏的目光和赞美的话语来肯定。

女生容易自卑,更多的时候,那种自卑被傲慢和冷漠所掩盖。比如安吉说“里奇疯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再也不看我一眼”;当莱斯特得知安吉还是处女时,她克制了自己的欲望。安琪竟然慌慌张张地问,“怎么了?是我不够漂亮吗?”;里奇用最诚实的评价暴露了安吉的内心。她坐在楼梯上恐惧地哭泣,最后引诱莱斯特证明自己...事实上,安吉的内心有很多自卑,她不得不用傲慢的行为和冷漠的行为来掩饰。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群人,用最暴露的傲慢甚至自负小心翼翼地包裹着自己的自卑感,一旦被戳中要害,就会痛苦不堪,直到愤怒甚至歇斯底里。这是一种“人格危机”,摆脱这种危机的唯一方法就是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成长中失去的东西很难找回来。无论我们多么努力的伸手去抗拒,最终都会发现,青春在某一个瞬间悄然溜走。2002年的最后一天,我坐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听到一个老人说:“你的生命减少了20分钟。”原来他们都没有告别青春就走了。我们的青春期在各种情绪的复杂交织中结束了,另一群人的青春期来了。

四个爱情故事

用爱情来定义莱斯特和安吉之间的感情有点牵强。更准确的说,是莱斯特对女生的性幻想,或者是安吉对莱斯特的好感。

莱斯特很久没有和他的妻子做爱了。甚至在他想改善这种状况的时候,已经升温的两个人因为怕手中的啤酒弄脏价值4000美元的沙发而吵了起来。结果,自然地,他们对性不再感兴趣。当他看到妻子和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时,他仍然可以面无表情地问:“要不要给汉堡加点酱?”在遇到安吉之前,莱斯特只是早上在浴室自慰,以解决生理需求。

安吉拉的出现给了莱斯特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她和洛丽塔一样,不成熟,对成熟有一种向往和模仿。这个时候,女生真的很有魅力。莱斯特开始锻炼身体是因为无意中听到安吉和女儿的对话,以便“让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更好看。”他又找到了一些激情,辞掉了工作,卖掉了旧车,买了一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跑车。甚至去快餐店打工,试图找回年轻时那种“在汉堡店打工赚钱,天天和女生做爱”的美好感觉。

这段爱情的结局是,当安吉第一次向莱斯特投怀送抱时,莱斯特克制住自己,轻轻地把头靠在安吉的胸前。

这份爱始于幻想,终于责任。这里的责任不是家庭责任,而是保护责任。在这份“刻骨铭心的爱”中,往往有一个方面扮演着父母的角色,爱自己的父亲(母亲)几乎是每个人的情结。我从来不想把婚外情评价成“不伦不类”的东西,因为爱一个人永远是对的,哪怕在选择对象上有偏差。在导致不好结果的关系中,不是爱情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源于爱情的太多要求。我甚至感激安琪给莱斯特的激情,这引发了我很久没有看到的生活的希望之光。

对女儿同学的幻想和对明星的幻想是一样的。甚至在奥斯卡颁奖的时候,嘉宾们还幽默地说:“谁没垂涎过女儿的同学?”

也想起前几天在某时尚杂志上看到的关于男性“洛丽塔情结”的讨论。这不下流,不猥琐,这是人们对纯真和美好的向往,绝对没有错。

简和里奇的爱情是最自然合理的。《爱的种子》里的两个少年,既是同学,又是邻居,能互相欣赏和理解,除了家庭生活的失意,还能互相安慰和温暖。

就像我们每个人在恋爱的时候,哪怕对方提出私奔,我们真的一起私奔。

电影里也有一对同性恋情侣,我毫不犹豫地在爱情这部分写了他们。这对同性恋夫妇非常亲密和善良,他们甚至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不同的姓氏)叫吉米。他们会拜访每一个新邻居,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他们两人一组去上班,每天做早操。不羞于同性恋关系。

同性恋的爱也是爱,但爱的双方都是同性,其他属性完全一样。现在反映同性恋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对同性恋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我认为它们是自然正常的,与伦理道德并不矛盾。解决同性恋问题的方法是对人群更加宽容。当它成为一件正常的事情,就不再是问题了。在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中,道德和伦理也是历史传承下来的,被人们默认的规则。只有法律是硬性规定。

卡罗琳和伯德(名字我记不清了)是标准的婚外情。两人都不满足于平淡却还维持的家庭生活。两个人在工作生活上都有相同的语言,都能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在他们发现之前,都以为只有自己有这样的特征,两个人才能肉体上相遇...

这样的婚外情比例一定很大。他们可以完成在家庭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可以发掘彼此被平淡的生活消耗掉的激情。他们可以像每一个深爱的年轻人一样感恩,渴望爱情,只要不影响双方家庭。

每个人都过了冲动的年纪,早就知道不是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拥有。他们懒得去经历从疯狂的爱情到平淡的爱情甚至是感动的过程,也不愿意为重新组成一个家庭所要付出的一切而疲惫不堪...所以只有默契的爱。这段爱情的结局并不像电影里那样因为曝光而麻烦,但也不在默契中,或者说真的是突破,走到了一起。能有美好结局的人太少了。

这样的婚外情还在发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人对学业不满意,这样的事情就不会消失。都说“不满是一个向上的轮子”,但这只是不满,谁知道这向上的一步是踩上一个台阶还是跌入深渊。

爱情是人类永远放不下的问题,是人们永远无法割舍的话题。如果我们的理想不是为* * *产品主义奋斗终身,怎么能忽视爱情呢?

爱情有很多种,包括平淡到只剩下亲情和责任感的那种。能忍受平淡的人,在那里会得到不一般的快乐。受不了的人只好另寻新欢。嗯,爱永远是对的,但是要记住,常常伴随着爱而来的伤害(不管是谁)永远是错的。留下爱,远离伤害...

当影片的第一主角莱斯特终于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对着家人过去的照片真诚地微笑时,里奇的父亲枪杀了莱斯特——因为海军上校在一个场景的荒谬误会中断定莱斯特和里奇之间存在最不能接受的同性恋关系。与此同时,莱斯特的妻子正在掏出手枪,她不想被责任所累,不管是威胁还是恐吓。安吉拉恢复了对莱斯特的信心,微笑着对着镜子梳妆打扮;里奇和简躺在大床上,憧憬着私奔后的幸福生活...似乎所有的美好都来了,但在莱斯特的地方,生命走到了尽头。

我的心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最平静的湖中。涟漪越来越大,越来越宽,整个颤抖的心沉重而酸楚。

我因为我的罗嗦而精疲力尽。这部好莱坞出品的电影让我花了一个下午敲键盘。但是我不能停止在脑子里思考。我看到我自己,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朋友的妻子和孩子,我朋友的家人,他们的争吵或忽视对方,他们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的渺小和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我周围的伟大...

一切都是美好还是危机?是美国的危机还是全人类的危机?

我会永远记得电影中重复三遍的DV记录——一个塑料袋在风中飞舞。老狼在一首歌里唱道:“迈克,你曾经飘得很远的生命,像塑料袋一样在飞。”电影和歌词都在说,我们是彻底的无奈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