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科学家
王贞仪是中国古代女科学家。
王贞仪(1768年—1797年),字德卿,号金陵女史、江宁女史,天长(今属安徽)籍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王者辅的孙女,清代女学者、科学家、诗人,与班昭齐名,史称“班昭之后,一人而已”。
王贞仪童年一度随祖父生活,9岁起其祖父就让人教她写诗作文,对世态人情十分敏感,对社会现实有独特的思考和认识。王者辅死后,王贞仪与祖母董氏及父亲等人奔丧关外,并在吉林居住4年,求学于卜谦爻老夫人。
王贞仪不甘心于男尊女卑封建观念的束缚,认为男女心性相同,学问未必尽为男人而设,女子亦应有求知识的权利,反对女子只能从事饮食缝纫之事的观念。王贞仪向蒙古阿将军的夫人学骑射,练就“发必中的”的高超本领。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随父亲等护送祖父的灵柩回到江宁,随即又与祖母、父亲、伯父等人一同到各处游历。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随祖母回到天长旧居。王贞仪25岁时与詹枚结婚。婚后,王贞仪并未停止读书求学。嘉庆二年(1797年),王贞仪离开人世,年仅29岁。
人物成就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作“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