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解剖学是绘画创作的奴仆和源泉
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角度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又称造型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解剖,着重人体的比例、体积、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结构显露在外部的部分(如外表可见的肌肉、体表静脉、骨突起等),研究人体根据姿态、情感、运动而形成的各种变化,揭示人的情绪、心理境况、修养和灵魂等在人体上的反映,研究和感受真的生命变动和特殊性。
萨拉的《艺用人体解剖》的观念:“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不仅仅在于各部位的名称及对其功能的理解,更是对我们自身这一奇妙实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种赞美。”(第9页)她诉诸其中的基本思想是:解剖学不仅是一门学科,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萨拉认为:“当代艺术家引导下的这一题材创作也会与历史上其他时期一样风格各异,多姿多彩。艺术家同样地在诠释一种视角和一种见解,以技巧、新的技术和不断创新的想象力去创作,用果敢且富有见地的手,在对人体必定死亡的感叹与惊诧的两种处境中,去制作可能是供我们了解、有时又是为我们自己来描绘的人体。”(第27页)萨拉推介的这些人体解剖作品向我们揭示了人体本身的非凡构造,也凸显了人体在当今西方艺坛所具有的经久不衰的卓越地位。
把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格地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体构造的理论知识,才能较为深入、真实地描绘和造型,解决人体造型中的诸多问题。人体造型解剖学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美术基础教学的必要,而不是医用解剖学。二者对人体生物特性的观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异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绘画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锤炼学生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剖学是通过剖析正常的人体组织,从中获得对人体造型结构、表情及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但是它不可能包罗绘画、雕塑、服装设计等各种人体造型专业的特定技法,更不能代替不同艺术思潮对人体造型的各种方法。学习解剖学知识,必须同观察人体标本与造型艺术实践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将其中的知识变为人体造型的潜在能力。由此可见解剖学是绘画创作的奴仆。
在列宾的《俄罗斯素描解剖教程》中曾明确指出:“人体是大自然美景中最为复杂、完美的一种形式。研究人体造型可以使美术家在各种造型艺术创作中获得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所有造型艺术大师的创作生涯都是从研究艺用解剖学开始的。艺用解剖学历来是画家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否则,就不能塑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来。因此,艺用解剖学是每一个希望掌握绘画技巧的美术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门知识。”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是非常必要的。
将人体造型解剖结构运用到实践的绘画中,不仅仅只是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础之所以是基础,就是因为它是为艺术创作的更高层次服务的。没有人体造型基本知识、造型的训练,所谓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就是空中楼阁,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实践,艺术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如此之远(艺术创作是那么的困难)。就像很多人说艺术创作是一条寂寞、艰辛、却又充满了无限希望的路。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人体解剖学在西方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人体绘画作品。而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学发展缓慢。随着20世纪初,西方人体解剖以及透视等科学的绘画原理传入国内,给中国的人物绘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的优秀的人体绘画作品中人体解剖学的灵活运用,探寻人体解剖学对于绘画的意义。研究人体的结构便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事物的本质,明晰结构关系中的基本规律,正如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对自然山水的深入研究一样,这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但是对结构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技术基础的层面,拥有了升华了的精神元素和创造性的感染力才是艺术作品的真谛。
在美术人物造型中,无论是表现裸体的,还是着装的,造型艺术要求在造型过程中,或在作品形象的内涵中、都必须将人体客观内在的结构视觉感受根据需要表现出来。对结构的表现,不应局限在作品的外在刻画中,更多的应是艺术家对其内涵的感受与把握,使作品形成含而不露的艺术魅力。由此可以看出解剖学是绘画创作的源泉。
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可以分析出解剖学为何是绘画创作的奴仆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