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桥下浇筑水泥锥为话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文

在白云机场高速黄石南入口的高架桥,上桥处和下桥处的桥面下,近200平方米的平地上长满了森然的“牙齿”,约2000个水泥锥整齐地排列其上,每行约100个,每列约20个。底座呈正方形,边长及锥体高度约10厘米,每个间距约10厘米。附近清洁工李先生说,这处已建起数年,但他不知道是何时、何单位所建。

桥下有一片空地,一些货车司机常临时停车此处。司机刘先生称,在广州亚运前,这里就已有这片水泥锥,他估计是为了防止有流浪者睡在此处。2012年7月2日在此桥下看到,一名流浪者靠墙坐在一处废弃的沙发上。附近桥下的绿化带边,摆着几块木板。刘先生称,常有流浪者在此过夜,无人干涉,也无人管理。 仙桥人行天桥底,两个坡道都被人浇筑了三角形水泥锥。桥的西侧,水泥锥竖在桥檐下,锥底已经浇筑牢固,锥头高出水泥地面七八厘米,紧靠人行道,3米多长。在桥东侧,下坡道空荡的桥底,约4米宽的水泥地板,也竖起数百个水泥锥。桥西侧水泥锥头较钝,东侧的水泥锥尖头锋利。据附近街坊称,五仙桥人行天桥底浇筑的水泥锥,已有四五年,两侧桥底在没水泥锥前,常有流浪人员聚集露宿,堆放杂物。据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对于网友微博爆料广州有桥底浇筑水泥锥不让流浪者睡觉怕影响市容的说法,2012年7月2日,广州城管回应称,他们没有浇筑水泥锥、不让流浪人员在桥底睡觉。对于机场高速黄石出入口桥下的水泥锥,2012年7月2日向白云区城管局、交通局、建设局等部门了解水泥锥区域的管养权属,却没有部门“认领”。

白云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机场高速建成时,水泥锥便随之建好,并非后期增设。至于其用途和造价等,该负责人表示并不了解。该负责人称,机场路作为市政道路,属于白云区城管局管养,机场高速晚于机场路建成,桥底道路本应属于市政道路范围,道路部分归区城管局管理,绿化区域归绿化部门管理。然而,黄石出入口底下区域是高于机场路的空地,“应该是属于机场高速管理公司负责,平日区城管也不负责管理那片区域。”

机场高速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黄石收费站桥底确实由他们负责管养,但是桥底的水泥锥却不是他们建的,而是由区市政部门建的,原因是过去桥底聚集了太多的流浪人员,不仅将此当栖息地,甚至生火做饭,带来了安全隐患。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可到救助站求助;但是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则不属于救助对象。而根据广州的现实情况,除了流浪乞讨人员自愿求助外,民政部门也组织流动救助服务队上街实施主动救助,对于诸如在天桥底、车站旁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指引其进入救助站;但对于拒不接受进救助站的,并不能强制其离开。 或

日前,一张立交桥下遍布水泥锥的图片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网友对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反思和讨论。学者指出,需要以发展和包容的眼光来制定城市管理相关政策,要加强对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的保障与服务。

近日,微博上一张立交桥下浇筑水泥堆的图片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有人猜测这是管理部门为驱赶流浪汉而采取的举措。有媒体称获得相关部门证实,水泥锥建立之初是为了防止流浪人员栖居桥底,维护市容市貌。但随后,该单位一位负责人又表示,水泥锥不是其铺设的。广州市规划局也称,未审批过建水泥锥的工程。一时间真相扑朔迷离。

无独有偶。就在广州水泥锥事件炒得沸沸扬扬之际,长沙也传出了立交桥下“水泥锥”的新闻,不过与广州不同,这里的水泥锥曾经是用作路障,现在则为规范停车。

但刺眼的“水泥锥”所引起的讨论随着不断爆出的新闻而升温。有媒体评论称,“水泥锥”尖锐锋利的棱角,放大了城市管理中的冷漠与简单。一位网友表示,作为公***管理者,当地政府有一万个方法去解决流浪汉睡在天桥下这种鸡毛蒜皮的公***问题,却偏偏选择了浇筑水泥锥这么无能又丢人的处理方式。

深圳罗湖区也因为日前出台的一个考核方案而卷入了舆论漩涡。该区规定,如果街头出现流浪乞讨人员,那么城管可能被问责。媒体公开报道后,有业内人士忧虑,规定一旦形成了量化考核,就成了“硬约束”,这将给带来执法压力,城管部门或将采取强制措施对待流浪乞讨人员。

接连看似“无情”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城市管理的思考。根据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2011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大量涌现的城市移民及不同群体,也给未来的城市管理和公***服务带来更大挑战。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莹认为,随着城市多样化和复杂性进一步提高,需要以发展和包容的眼光来制定城市管理相关政策,包括在强调基本公***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加强对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的保障与服务;一定程度上允许多样化空间的存在,反对一刀切;对矛盾的处理采取协商和疏通的方式,避免暴力执法等。

她表示,城市管理的诸多难题中,有很多是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服务不配套、忽略民生问题而造成的。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民众实际需要的公***服务,有助于缓解群际间的社会排斥和矛盾,从而能够从根源上促进有效的城市管理。

 

近日,一张宁波市委党校篮球框加盖上锁的照片也受到了网友关注。发帖者称:校方此举是为了阻止市民前去打球。随后,党校副校长在微博中回复称,党校是附近居民早晚锻炼的场所,由于篮球场是开放式的,篮球的剧烈对抗可能对锻炼居民产生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这一回应引起了更加激烈的反应。网友批评党校的做法不够亲民,阻止居民体育锻炼。冯建波随后解释道,党校原本并不对外开放,但附近小区较多,应居民的要求,早晚开放供居民锻炼之用。每天晚上有成百上千的居民在场地上锻炼,一般都是中老年人。

这一番澄清也揭示了城市中公***运动资源的缺失。在日常媒体报道中,有市民无处锻炼的新闻并不鲜见。数据显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03平方米,超7成的场地都集中于大学和企事业单位。可供普通市民锻炼身体以及运动健身的公***场所实在少之又少。

分析称,公***体育场地少,无法满足公众使用需求的矛盾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除了希望国家能大力发展城市和乡镇公***体育场所的建设,就目前来看,亟需重视和 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好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运动场所,在满足公众锻炼需求与保障教学和办公环境之间寻求平衡。

 

事实上,每当部分城市推出一些公***服务举措时常会伴随争议。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辛向阳研究员曾指出,政府按照自己的体系去提供公***服务,不一定是按照老百姓的意愿,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吴莹说则表示,如何提高公***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前基层政府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前不久,北京试点出租自行车,本是方便市民出行的服务措施,却因为要求租车者必须有北京户口,而面临“地域歧视”的指责,使原本好心的“服务”有些缩水。

对此,吴莹表示,当前,各地政府公***服务的财政投入都是根据户籍人口来安排的,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可能一下子对全体公民无差别开放,所以存在类似北京公***自行车这种仅针对本地市民开放的公***服务现象,可以理解。

“但是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城市的最佳综合效益,推进城市持续平稳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管理的便利,因此必须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尤其对于北京这类流动人口庞大的城市,城市管理和公***服务还是应当适度坚持开放性原则,积极回应公众要求。”吴莹说。

正如媒体所言,对治理者来说,关键是更新治理理念,把公正、开放、包容的追求放在首位,在人们权利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习惯性地依赖户籍约束、条件准入、区别对待等老办法,换取管理上的“便利”和“效率”。

吴莹说,城市的管理是为了使人获得更便利、更优质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管理政策的制度应当本着尊重人、关心人、方便人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的需要和意见。此外,还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更多组织来协助政府管理和服务。

水泥锥事件余波未了,一则青岛厕纸被游人过度使用以致浪费的新闻。报道称,为了游人方便,青岛部分景区公厕提供免费卫生纸。然而,厕纸除了正常使用外,很多游客还“一纸多用”,甚至扯走很多。有媒体称,这是公***道德意识的缺失。

吴莹称,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类似公***服务的缺位。如果厕纸在所有公***公厕都全面覆盖,那人们也就不必遇到一个提供厕纸的地方就大量“顺走”。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说明国民在使用公***资源方面的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而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本身就是基本公***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所以,应当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公***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公***服务的建设,在坚持和普及类似便民服务的同时,使得国民对如何有序有效地使用公***资源的意识和行为尽快达到期待水平。”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