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艾琳为什么要大义灭亲,导致伊苏利亚王朝绝嗣

伊琳娜(或译艾琳娜、伊琳妮等,752年-803年8月9日,绰号“雅典的”),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伊苏里亚王朝(或译叙利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的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拜占庭帝国和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皇帝。

由于伊琳娜出生于希腊,从小深受希腊古文化的影响,认为基督教的圣像崇拜活动是天经地义的。而利奥四世和他前任的几位先皇都奉行“破坏圣像运动”的。由于信仰不同,伊琳娜决心反其道而行之,恢复圣像崇拜。然而,她也知道,由于破坏圣像运动在拜占廷帝国已实行了 50 多年,宫廷官僚和神职人员都是先皇政策的积极拥护者,自己刚刚掌权,根基薄弱,要想扭转乾坤谈何容易。何况,还有以利奥四世的几位兄弟为首的反对派势力存在。所以,首先要扫清前面的障碍,巩固自己的地位。

伊琳娜登位后不久,反对派便策动了一次旨在推翻小皇帝和摄政皇太后的暴乱,企图拥立凯撒尼塞福鲁斯为帝。伊琳娜果断地镇压了这次叛乱,并迫使先皇的几位兄弟退隐修道院。然后,她又迫使原大教长退位。改选由她指定的塔拉修斯任大教长。

到了公元 790 年,小皇帝君士坦丁六世20 岁了,母亲仍然大权在握,丝毫没有打算向他移交权力的意思。不但如此,她还加强了对儿子的管束和控制。而已经成年的君士坦丁六世当然是不甘于被母亲用来作为傀儡的,于是,母子之间矛盾便逐渐激化。一批原来反对圣像崇拜的王公大臣也就理所当然地聚拢在小皇帝的周围,形成一个集团。

公元 797 年,当君士坦丁六世领兵讨伐阿拉伯之时,伊琳娜又不失时机地做了些手脚,策动皇帝的部下反叛。反叛的部队在东方战区将小皇帝擒获,押送君士坦丁堡。

伊琳娜残忍地命令将她的儿子双目刺瞎,剥夺了他的一切权力。从此,伊琳娜成了拜占廷帝国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西方世界以罗马教皇为首不承认伊琳娜是合法的皇帝,认为她的行为是反传统的。于是在公元800年拥立加洛林的查理曼大帝即罗马帝国的皇位。这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方第一次有皇帝,这个帝国就是中世纪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

公元 802 年,贵族集团又一次发动政变,终于推翻了伊琳娜的统治。她被流放到一个海岛上,不久就孤独地死掉了。但死后她被教会追封为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