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剧评|电视剧《超越》:竞技超越 精神传承
一片野冰上,几个半大孩子对教练吴庆红许诺的随身听奖品半信半疑,开始了滑冰比赛……
电视剧《超越》开篇几分钟内就把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氛围真实可信地营造了出来。
1989年16岁的郑凯新 与 2014年16岁的陈冕 在两个叙事时空里遥相呼应。
两个时空中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教练员的故事由此从容对照、依次交替展开。
点亮人生·信念接力
作为主题性创作,《超越》的立意深远——阐发冬奥精神、展现运动健儿的家国情怀是题中必有之意。
同时,在时代之变中弘扬 体育 精神的代际传承与每一代人对信念的坚守与接力,使作品成为一部有着深厚精神情怀观照、走入人心的优秀作品。
鲜活饱满的运动员、教练员群像是《超越》的重要收获。
郑凯新 最初很骄狂、歪门邪道的发财诱惑让他成了个“街溜子”。
体能、技能的天赋让他超越普通运动员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赢得冠军的道路并不很长,但他的觉知与蜕变却是漫长艰难的。
有气度有情怀的 教练吴庆红 对他的影响深远而深刻。
吴教练用正气与荣誉感把一个少年的心灯点亮。
同时,吴教练又以自己的从容淡泊、能屈能伸进一步感染着中年的凯新。
让中年凯新理解师傅那种源自生命的热爱与信念的热度,为更多的孩子照亮人生的信念之路。
作品将“强国路、冬奥情、中国梦”的宏大主旨巧妙地融入个体精神成长的故事之中。
朴实深情地讲述了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开启人生航船的故事。
而这,也是一代代教练员、运动员接力信仰、恪守理想的动人传承。
生动诠释竞技超越精神
《超越》的精神意蕴是丰厚隽永的,与个体成长始终伴随的还有竞技运动的超越精神。
该剧对超越精神的诠释犹如多棱镜般生动多维、繁复深刻。
如在过去时空中的 陈敬业 ,他是队长、大哥,但淘汰赛、选拔赛从来都是激烈的对抗与竞争。
他认为,“赛场上没有朋友,只有对手”。
然而,集体荣誉感又让他在关键时刻认同了教练的嘱托:
“我让你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们的队伍,我们的国家。”
主人公 陈冕 的 体育 生涯则是对不断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最好诠释。
她的拼搏有力地诠释了竞技 体育 的超越精神:
不仅要超越天赋、技能、体能的局限,还要战胜心理脆弱与身体病痛。
如剧中所表现的,陈冕虽然有一位运动员出身的父亲,但绝非天赋异禀的 体育 童星,从小她就被父亲认定天赋不够而遭放弃。
此后,她凭着一股子热爱与韧劲,一路拼杀,克服重重阻碍、超越短板,做各类针对性训练提高体能与耐力……
直至角逐世界大赛。
两个时代、一个个普通运动员、创作者的平视视角……
这一切都让作品超越了宏大既定主题可能落入的干涩说教,呈现出润泽动人的艺术光彩。
双时空遥相呼应
纪实虚构相辅相成
《超越》采用双时空叙事,在结构上大胆创新。
同时形式又恰到好处地服务于作品精神 情感 的表达,形式与内容浑融和谐。
双时空叙事不仅拓宽了表现视角和时代景深,加强了 社会 变迁的今昔比照。
两个时空的故事虽然来回穿插,但不同时空的情节脉络、起承转合又是清晰自然的。
这一艺术效果得益于导演注意把握过去时空与现在时空的情节联系与人物的情绪潜流,
使之或自然延展或两相对比或参差映照,
形成作品时隐时现的抒情色彩与哲思韵味,
有力提升了作品的美学层级。
《超越》的精彩设置还表现在主创团队在每集故事的结尾都增加了一段对现实生活中运动员、前运动员、教练员们的访谈。
并且每段访谈都突出相关主题。
如剧中表现运动员退役,结尾的访谈话题即以“退役”为核心。
由此和该集正剧故事形成补充或对照关系。
纪实访谈中运动员们的真情讲述,如因为“看不到练下去的希望”的无奈止步,离开教练员、队友们的伤感和遗憾,真切自然,也进一步强化、印证了剧集的表现内容。
当然,《超越》中人物塑造也有不尽完美之处。
过去时空中的双生——陈敬业和郑凯新的兄弟情、芥蒂、心结、成为教练员后不同的训练理念都表现得十分生动。
相比之下,现实时空中向北这个人物原本很关键,陈冕和她之间长久的竞争关系赋予了人物之间很强的戏剧张力。
但作品对这个人物的挖掘却比较弱,衬托陈冕的意味较强,反不如罗竹君、侯姐、朵朵等人物有特色。
但瑕不掩瑜,《超越》对冬奥精神的诠释、对运动员、教练员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隽永动人的。
评论员: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