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

因为秦国当时内部已经反对白起再打下去了,虽然白起个人很想一鼓作气拿下赵国。

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由于韩国的上党问题产生了矛盾。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国名将廉颇迎战,秦赵长平之战正式爆发。

在交战中,赵军节节败退,于是廉颇坚守不出,疲惫秦军。但由于秦军包抄了赵国后方,使得赵国粮道受侵扰,持久战对赵国相当不利。于是赵王撤下廉颇,用赵括为将,而这时秦国也用上了大将白起接替王龁。

赵括主动出兵进攻秦军,但被白起用计佯装战败,勾引到了陷阱里,赵军进出不得,被困,赵括几次冲击都未能突围,后来赵括亲自率军突围,最终丧命。

赵括死后,赵军无主将,剩余四十万大军投降秦军。但俘虏人数太多,白起恐生事端,将其全部杀害。

长平之战中战国战败,加上主力全军覆没,赵国已无还手之力,按道理应该一鼓作气拿下赵国才对,白起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坑杀四十万赵军也是为了让灭赵阻力小点,震慑赵国。

所以,在打完长平之战后,白起也没有停止,而是兵分三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白起自率大军围邯郸。

白起这毕竟是灭国之战,邯郸军民并不会坐以待毙,坑杀四十万秦军不但没让他们害怕,反而让他们对白起恨之入骨。邯郸全民皆兵,众志成城,并没有被攻破,灭国之战进入相持阶段。

在同时与白起作战的赵国,已并没有打算一直硬拼,而是暗中派遣了谋士苏代(苏秦之弟)前往秦国。

苏代到了秦国,见了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相国范雎,用秦国惯用的伎俩反间计,离间秦国大臣。苏代告诉范雎若是再让白起灭国立下打功,位置将在其之上。范雎不甘心屈居白起之下,于是说服秦王让白起撤兵。

秦王自身也觉得秦军持久作战,已经疲乏,也担心再打下去会白起将功高震主,自己都奈白起不了,听到范雎这样一说,再加上赵国乘机也割地求和,彻底打动了秦王,于是秦王最终让白起撤兵。

赵国最终也捡回了一条命,秦国则丧失了最佳攻赵机会,赵国则慢慢恢复了点元气。

在后来白起生病,秦军王陵也曾率军攻赵,但并没有胜。接着第二次又伐赵,白起则称病,于是秦让王龁攻赵,又被信陵君率联军来援,最终战败。

白起多次拒绝出战,加上范雎在秦王旁边吹风,白起最终被赐自刎。白起死后,赵国没了白起这个天敌,自然更加好受些,就活了下来,就这样再撑了30年。

自古武将搞不过文臣,魏延是这样,岳飞也是这样,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