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电影?

第一部微电影: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广告“微电影”,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是“微电影”的雏形。

2010之前,我们所说的短片是实景剧、动画剧、学生剧作业、网络视频。时长普遍低于电影。网络短片从胡歌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再到天使投资人甘健制作的《我爸与线索》,最痛苦的短片。渐渐变成了“微电影”这个词。

电影专业院校毕业生需要实操。电影投资巨大,短片在拍摄设备、资金、团队、流程等方面都有很大偏差。

2009年开始有网剧和网络短片。DV、单反相机等数码产品的诞生,扩大了视频的圈子,很多电影爱好者不再只是感兴趣。学习戏剧,剪辑和导演。随着电影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作品诞生在互联网上。电视平台的“爱拍电影”、“华夏微电影”、“幸福微剧场”也会征集一些优秀的主演,他们的剧本来自微小说《爆炸》。通过一个90秒的“微时间”,故事讲述了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到了对手的攻击。为了将这项新技术安全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吴彦祖与女主角丽莎联手,玩了引虎出山等把戏,几经周折终于成功达到目的。全片宏大,制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型网络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一种电影形式。它的名字充满了中国特色,实际上诞生于国外很久了。

这部“短片”。微电影具有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的特点,以其短小精悍、灵活多变的形式风靡中国互联网。

微电影从草根中崛起,各种“短片”从各种相机、dv、手机中产生。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面的,是“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微电影逐渐从个人自拍的随意表现进入到电影的层面。投资规模也从几万增加到几十万。

俗话说:长文是好作品;短文难存。在“移动”、“超短时”、“休闲”的消费模式下,什么样的“微电影”会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甚至付费下载?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从理论上讲,现在的电影电视节目所能涉及的内容,都可能是微电影的话题内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上述传统电影、电视剧的内容和形式并不能翻译成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这是由新媒体的观众观看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决定的。

“有趣的故事推送内容”——“有趣”比“有意义”更重要!在如今的娱乐时代,人们主动追求快乐和愉悦,把握“幸福指数”主动权的感性诉求比以前强烈多了!这就需要极具创意的剧本和创意人员的建设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剧本”和“剪辑”是重要的核心。

“有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内容桥梁”——在极限时空里,“神秘”、“包袱”、“抖包袱”的底层素材设计比画面、色彩、名家更重要!故事的卖点——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的处理——大结局的设计。这些[6]连接内容桥的创造性设计和处理需要不同于传统的方法。“电影快餐”时代的到来,要求微电影提供者在快餐的“包装”设计上,要有不同传统方式的创意组合。

“互动参与我就停不下来”——“形式”比“营养”更重要!如何引起观众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参与”或“掌控”,并“欲罢不能”地持续参与,是微电影营销能否有“商业价值”的关键。如何参与比参与什么重要得多。就互动性而言,观众的转发推送,续集还是剧集的加入,甚至演员和奖项的选择,都是互动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尹红教授说,中国电影年平均放映次数只有0.14次左右,每个人每10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但《谭灿奇迹四夜》达到了2100万的点击率,运营情况非常好,大大增加了观影人数。

2010年中国内地票房收入超过10亿元,但有近4/5的影片没有在影院上映。尹红教授表示,网络电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混乱”。“任何档期都很挤,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很多电影拍完就没机会去电影院了,需要新的渠道,网络正好帮助电影缓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