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有多少种曲牌? 分别是什么?
二人转曲牌***有二十种。
主要从民歌秧歌和各地民间小调中演变来,随之社会的发展,二人转朝着戏剧性、专业化方面发展,从而使二人转曲牌运用形成了规律,大致归纳包括主调和辅调两部分。
主调:常用曲调,主导作用抒情、对话、叙事,有十大主调,由于表现角度不同、环境、对话,风格不同所以灵活运用,篇幅短只顾及一面,有的长,则多方面特点结合。
胡腔腔:由于开场,边唱边舞,用于小帽之后的第一个曲牌。散板起,上装先唱,上下句结构。上句落2,下句落1,一板三眼,每句后拖腔,与前半句相呼应,称头板胡腔腔(两板、三板、快板、对花等)。
喇叭牌子:又名东北趟子,欢快明朗,长表现人物内心感情、景物、环境,用于抒情叙事,每句后有长过门。上句落2,下句落6。
文嗨嗨:旋律性强,落音稳定适用于抒情段子,适用景物、风光、人物内心活动
武嗨嗨:叙述情节常用曲牌,占有相当比重,快、中(事物情结内心状态)、慢板(人物内心活动)。
包板:叙事、激情似说似唱,节奏轻快,一板一眼。6、2两种调式,高潮火热场面。二人转大多叙事唱段,较长,编排的当不容易,包办恰当运用下过会很好。
红柳子:优美抒情,用于叙事慢板,大多用于单出头、拉场戏,现在二人转改革,也普遍用于二人转。中板红柳子为最、慢板红柳子次之。
三节板:板头一板三眼,较慢的四四拍子唱腔。上句落3,下句落1,变化音为6,甩腔为音5,用于回忆、人物内心、悔恨,教育他人,忆苦思甜,常用于作品低潮处。
五字锦:每句五字,属于情性叙事板腔,刻画人物,衣着打扮、动作、景物、环境,基础上出现过七个字、八个字的唱腔。使音乐产生了对比和活力。
靠山调:二人转、拉场戏用的多,曲调哀怨,表现悔恨是下装的主要唱腔。
小翻车:多用于结尾处,流水板,情绪热烈,用于气氛欢腾的高潮场面,与开场相呼应加深听众印象。
辅调:用以补充主调不足,不可缺少,与主调对应,也有十大辅调之说。
秧歌柳子:活泼欢快,用于欢庆场面有浓郁的东北大秧歌风格。
大救驾:在胡腔腔之后,用于加强变化。表现力丰富。
大枣:辅调曲牌之一,抒情板腔,旋律优美。
以上三者常连用一起,已突破传统连曲形势改为胡腔腔——〉大救驾——〉喇叭牌子——〉武嗨嗨,表现更为新颖别致。
糜子:哭腔、用于唱悲剧,有哭糜子、大悲调、小悲调,两句式哭糜子大都落于5,下句落1;大小悲调上句落2,下句5。
羊调:羽调式曲牌,节奏、曲调明快用于青少年、小姑娘活泼向上的气质、喜悦心情。
大鼓四平调:东北大鼓唱腔演变属于抒情板腔。速度慢旋律性强,句尾落音稳定,表现激情带有回忆往事向往未来,音乐深沉也适用于悲调。
垛口大鼓:用垛句唱,用于中板慢板,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慢中紧:紧拉慢长,用于高潮,回忆对比,人物激情控诉。
压巴生调:带动性的叙事板腔,常用于十字句唱段,曲调活泼。
锯缸调:上下句反复,去掉单一,用于二人转的戏和喜剧拉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