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裕清的陈裕清故居
最近(2009-5-26),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把亲手题写的“陈裕清故居”,托人转交给在福建莆田的陈裕清侄儿陈国华,以推动对陈裕清故居的抢救和保护。
就在陈国华收到张克辉的题字后不久,在福建省莆田市创办古典家具厂的台胞庄博钧慕名到陈裕清故居参观,听说社会各界正在合力抢救保护陈裕清故居,而且刚好有张克辉题写的字,因此他当场向陈国华提出要求,愿意为抢救和保护陈裕清故居贡献一点力量,由他去找一块上好的花梨木材料,并亲自把张克辉题写的字刻上去,作为故居的牌匾。
陈裕清(1918年—1998年),出生于福建莆田下亭村,国民党籍。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毕业,革命实践研究院联战班毕业。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纽约大学政治学硕士及圣约翰大学名誉人文学博士。历任福州《中央日报》总编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专员、中央海外部科长,《中央日报》驻美特派员、纽约《美洲日报》总编辑,《华美时报》董事兼执行秘书。1967年回台任国民党中央第四组主任、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1979年3月起任纽约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促进会会长。后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是国民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陈裕清的故居,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下亭顶码自然村,悬山顶,二层土木结构,檐下雀替等建筑构件雕刻较精美,较完整地保存了民国初年莆田地方建筑的特点。时下,两岸正在合力抢救保护这座故居,以使其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块新阵地。
莆田市对陈裕清故居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文物部门已经把陈裕清故居作为涉台文物纳入抢救性保护名目,并推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该市还将结合陈裕清故居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结合濠浦公园建设规划,作为涉台文物予以就地保护,开辟为陈裕清生平陈列室等。
陈裕清在莆田的侄儿陈国华、陈国庆,侄孙陈春阳、陈春辉等人也展开对陈裕清故居的抢救和保护。陈国华到处搜集陈裕清小时候在莆田生活时的有关物件,陈春阳、陈春辉则经常上网搜集陈裕清在台湾工作生活的有关资料。前不久,有人在网上拍卖陈裕清1974年写给一位秘书长的一封信,陈春阳、陈春辉了解后,马上花700元把这一封信买了下来。
陈春阳告诉记者,抢救和保护陈裕清故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只是要对故居进行简单的修缮和保护,还要搜集相关的资料作为补充,以让人们对故居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他除了积极参与搜集有关资料外,还极力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件事,一起来参与抢救和保护陈裕清故居。
在政府的推动和陈裕清在莆田亲人的呼吁下,两岸各界对陈裕清故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纷纷参与该故居的抢救和保护。
台胞王博优先生今年2月慕名到陈裕清故居参观,听说两岸各界开始抢救和保护陈裕清故居,当场答应要为故居的抢救和保护出一些力量。今年4月,王博优再次来到陈裕清故居,这次他专程带来了一张陈裕清1969年参加台湾中广大厦破土典礼的照片,赠送给陈裕清故居作为收藏。王博优表示,今后,他还会在台湾收集一些有关陈裕清的书籍,赠给陈裕清故居,支援陈裕清故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