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静止
什么是静止?
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而,静止是相对的。
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决定的,无条件的,同时也不否定静止的存在,但静止相对于运动而言,是相对的,具体来说是相对于一定参照物而言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运动决定性的性质,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陷入不可知论或诡辩论,过分夸大静止的性质与作用会导致形而上学机械、静止的错误观点。
资料扩展: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社会意义:
第一、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就如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还有十年磨一剑,就是这样的道理。
第二、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一如暴风雨来临前,仿佛全世界都进入了无尽的静止之中,何曾想,这却是蓄积,只为那猛烈运动的一刹那。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