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纸折粽子简单
用纸折粽子简单的方法如下:
1、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折,如下图。
2、然后,从左向右折。
3、接着,向右上方折叠,如图所示。
4、再次向右折。
5、如图,向右下方折,继续重复步骤1-4。
6、重复步骤1-4折叠,折到纸条末端并展开。
7、从纸条左侧开始,沿着折痕,将纸条折成一个立体三角形。
8、最后,把纸条末端塞进纸缝中,这样一个纸粽子就折好了。
粽子的来源:
1、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初是用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的。相传公元前340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这一天悲愤地怀抱大石投了汩罗江为了防止鱼虾损害他的身体,人们把大米放在竹筒里放进河里。这是粽子最原始的形态。后来,人们慢慢用树叶代替竹筒来盛米饭,就成了现代社会的粽子。
2、春秋时期粽子的发展
小米用茭白叶(茭白叶)包裹成牛角状,称“角黍”;米饭密封在竹筒里烘烤,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饺子的原料除了糯米,还有中药益智仁。
3、唐代至现代社会粽子的发展历程
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形状出现了圆锥形和菱形。宋代有“蜜饯粽”,也就是在粽子里放入水果。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材料从野竹叶变成了野竹叶,然后出现了用芦苇叶包裹粽子的添加剂。豆沙、猪肉、松子、枣、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现代社会粽子种类繁多,一般糯米用谷壳包裹。
4、关于粽子历史上的记载
史记最早出现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意为“果”,粽叶包米。
粽子的另外名字;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明确说明小米用茭白叶包裹,煮成尖角或棕榈叶的食品,所以叫做“粽子”。明清以后,粽子是用糯米包裹的,所以不叫角黍叫做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