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几乎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他讲述了什么,具备怎样的魔力?
《麦田守望者》几乎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本书出版于1951年,是一个十六岁的初中生被学校开除后的三天自传。
刚开始我真的不喜欢这个十六岁的少年,一个酗酒成性,抽烟成瘾,五门功课四门不及格的初中生,不断地变换女友,卿卿我我。我真的无法说服自己接受他。尽管这是作者塞林格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依然阻止不了我对世界发达国家美国的质疑:霍尔顿·考尔菲德是美国校园群体的缩影吗?
不过他的妹妹很可爱,漂亮、乖巧、机灵、热爱学习。还有一个人,安托尼利先生,霍尔顿自认为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最优秀的老师。
安托尼利先生接待了来访的霍尔顿,他对霍尔顿循循善诱,并给予了妥善的安置,他那番言辞恳切的劝诫不但警醒着霍尔顿,我想,同时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鸣。
刚刚被学校开除,霍尔顿的心态是扭曲的,是不可理喻的。他目睹的学校里的那些令人憎恶的事情蒙住了他的眼睛。
霍尔顿这样描述:“学校里都是一些伪君子和无耻至极的家伙。比如说……那么谁都不会为他开门的。他们都将自己的房门锁好,不准他入内。”
“教职员中尽管有那样一两名优秀的教师,但连他们也是装模作样的伪君子。”
这些描述告诉了我霍尔顿讨厌学校的原因,因此,让我在看到他劣迹斑斑的一面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人性中善良和正直的一面。
我突然意识到,我一味地憎恶他丑陋的一面是不可取的,也许,他的堕落缘于他无法容忍身边势力现象的存在。我不得不反思:是谁污浊了霍尔顿清澈的眼睛和纯洁的心灵。像他一样的孩子究竟有多少?谁该对这个罪过负责呢?
整本书中霍尔顿是困惑和孤独的,直到最后,看到他的妹妹在旋转木马上快乐的旋转,他也快乐起来了,因为他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他不再是那个没有方向,没地方可去的莽撞少年了。
他要做一个守望者,保护如他一样弱小的孩子,变成更好的人,爱他人,救赎他人,自己才能得到救赎。
《麦田里的守望者》不但影响了好几代美国人,甚至对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不同肤色的读者都有影响,他的魔力就在于全人类永恒的主题:平等、博爱、梦想、现实。引领着我们去感受那反戴着红色鸭舌帽、说着脏话的十六岁少年内心的爱和纯真。
而这位十六岁少年心中的成年人是虚伪的、假模假势的,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纯真和善良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