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信任他们。

昨天,我和朋友去吃饭。我一遇到我的一个朋友,就开始问其他孩子的考试成绩。问了一圈后,她开始对着孩子喋喋不休:你看别人,都一样上学,都考得很好。你配得上谁?

看得出来孩子也很不好意思,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看着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就开始聊别的话题,这位朋友也就放弃了对儿子的说教。

吃饭的时候,孩子很有礼貌。上菜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不理别人,把自己喜欢的菜放在面前。孩子没有动筷子。他坐在我旁边。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等阿姨们先吃。

我对他竖起大拇指,然后和孩子聊了起来。交谈中,我称赞了他的餐桌礼仪。他害羞地说,书上这些东西他都看过。他要等长辈吃完才能吃,这是对长辈的尊重。

后来,我们聊得很开心。他说妈妈只是在家里大吼大叫,根本不听他解释。每次考试遇到她都是先问分数。如果她考得不好,她无论在哪里都会生气。

我以为妈妈会很高兴自己有所进步,但是好像妈妈永远不会夸自己,有时候甚至会问他有没有出轨。

期间一直给孩子捡吃的。每次,他都说:谢谢阿姨!

从和他的聊天来看,除了不太自信之外,似乎没什么问题,他也很健谈。但是他妈妈说他不爱说话,胆小。

这就是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而且,母亲脾气暴躁。她总是不听解释就直接定罪,极度不信任孩子。每次考试成绩好的时候,她都会说孩子作弊,或者题目太简单。她从来没有表扬过孩子们。无论什么场合,你都会对孩子发火,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本书上说:要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不要挫伤他们内心最敏感的角落——自尊。

是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对待,不注重教育的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父母对孩子没有信心。谁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没有阳光雨露的滋润,一朵花还能光鲜亮丽吗?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爱他们,欣赏他们,对他们有信心。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信任孩子。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个妈妈,他一直是孩子的打击。即使她考试成绩很好,她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说太简单就是作弊。

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自信,但如果我们爱孩子,欣赏孩子,那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有时候儿子说,妈,你怎么对别人那么温柔,对我那么凶?是啊,为什么不能对孩子温柔一点呢?

也有很多时候我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有时她不得不自己洗衣服。我怕他洗不干净就说:“洗不干净就去玩吧。”“你洗不干净,我来洗。”

父母总是什么都做,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到。

有一次我妈病了,我天天在医院跑来跑去,没时间照顾孩子。我总是匆忙离开家。半个月后回来,发现孩子们居然在打扫自己的房间,而且很整洁。

当时我很惊讶。我以为孩子做了坏事,孩子居然有条不紊的做了。

在电影《《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和浣熊大师有这样一段对话:

浣熊大师:桃子打不过太郎。

乌龟大师:也许吧,只要你愿意谆谆教诲,培养他,对他有信心。

浣熊主人:但是我们要做什么呢?我需要你的帮助,主人。

乌龟大师:不,你只需要相信。

乌龟大师给浣熊大师的是信任,让浣熊大师有了足够的自信。最后,他成功了。

当我们没有信心和担忧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所以要相信自己。同样的孩子也需要我们的鼓励和信任。当我们给予他最大的信任时,他会做得很好。相反,他可能会变得很坏。

英国教育家斯潘塞曾经说过:当孩子感受到爱和信任时,奇迹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始终对孩子有信心。

就像比尔·盖茨一样,众所周知,他的母亲能在他做的每一件事上都找到闪光点,所以她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心情去帮助孩子。

这样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他总认为父母在背后支持他,所以他会勇敢前行。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王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次,王在一次全国律师辩论赛中去采访一位著名的律师。王走到他跟前,很自然地坐了下来。没想到,椅子没放好。砰的一声,她跌坐在地,全场哄堂大笑。

最可恶的是,她要面试的大律师没有伸手帮她,而是在旁边笑,笑得最大声。

当时,王是真的尴尬了,可是她摔倒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爬起来。

她打趣道:“我摔得好惨。下次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姿势。”

然后,他很随意的笑了笑,开始了面试。

事后,王告诉大家:“自信,有时候需要学会自嘲。”

其实,王对的自嘲恰恰说明了她的自信。

自信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表现出外国人的机智,会很好的化解每一次危机。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是孩子最关心的人,也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所以他们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都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他们使用不同的方法。

有的把孩子圈养起来,每天开大量补习班、兴趣班;有些人让他们的孩子自由,认为他们必须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们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但我们不能让孩子走我们设计好的路,因为那不一定适合孩子。

暑假的时候,儿子制定了自己的计划,每天都要预习和阅读。有一天,我们说要去探亲,儿子不愿意。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今天的计划没有完成。

后来他说可以等他写完作业再说。我们尊重他的想法,所以探亲对他来说无所谓。重要的是他的计划,所以他有权选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想买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等等。只要不出格,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种美洲画眉。小画眉鸟被人类抓来关在笼子里,第二天老画眉鸟就会用毒李子喂它,直到它中毒。他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当囚犯好。

这个小生物对自由的理解是如此深刻,我们也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更强大的内心。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本书,我们会发现每本书都有不同的风格,但每本书都会有自己精彩的特色;孩子也一样,总有一点闪光点。我们要细细品味,慢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