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关于电影《辛亥革命》的体验
电影《辛亥革命》描述了从广州起义前夕到武昌起义胜利、清帝退位、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的短暂时期。从中既可以看到革命派对民主自由等新兴思想的追求和推翻清朝统治的坚定决心,也可以看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第一,没有真正掌握绝对的武装力量,缺乏强大的军队。辛亥革命胜利后,南方17个省份相继独立,但这些省份的实权仍掌握在带兵的地方军阀手中。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掌握军权,在政治上失去了主动地位。第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促使清帝尽快退位,在未与他人商量的情况下,向民众提出了“谁让清帝退位,谁就让他当总统”的观点。而袁世凯作为介于清朝和革命党之间的中间人物,两面受益,利用革命党的力量迫使垂死的清朝结束政权。与此同时,他公开为公众剪掉了自己的辫子,就任总统。但他并不是真心想建立* * *和实行三民主义,而是背道而驰,恢复了皇帝的称号。第三,革命党虽然提出了推翻清朝,建立* * *和平的口号,但没有提出长远的发展目标,对国情社情的认识也不充分,指导思想也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20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此时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争取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但在全国局势混乱的前提下,真正的全民民主无法实现,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军阀混战和列强的进一步入侵。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从整体上评价这部电影,我觉得它既是一部历史写实电影,也是一部没有结局的电影。影片结尾看似欢乐,实则悲伤。从袁世凯当上大总统时闪烁的眼神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并不是一场彻底的革命,也未能真正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
只有牺牲更多的野心,才敢把日月换成新的天空。从维新到旧民主主义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经过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的不断努力和拼搏,今天的中国富强了,人民富裕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追求国家富强、民主、人民富裕安康的愿望和理想,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实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塑像树立在天安门广场,让我们缅怀这位革命先行者,传承革命精神。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国家的繁荣和平的生活。要知道,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辈历尽艰辛。我们应该不断巩固和发展革命成果。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其主要目的和成就是结束封建制度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并没有完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生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今天正处于全面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改革和革命一样重要,甚至比革命更重要。因此,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础。改革需要不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政党学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个社会制度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从哲学角度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层建筑需要不断调整,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巩固和加强国防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确保国家和平发展的有力手段。
总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牢记革命先行者的信仰,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民生,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也是本片的主要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