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语指的是什么
补语是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虽然宾语也在动词后面,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宾语一般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所以大多数是名词性的;补语是对动作补充说明的,所以除了数量补语是外,大多数是非名词性。汉语大概有以下七种补语:
1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产生的结果。如:
(1)大夫把这个孩子救活了。 (“活”是结果补语。)
(2)我听懂了这个英文句子。 (“懂”是结果补语。)
2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比如人们常用“来”、“去”作趋向补语,如:
(1)进来。(“来”是趋向补语,表示动作向着你。)(2) 进去。(“去”是趋向补语,表
示动作背着你。)
(3)他到北京来。(你在北京)。 (4)他到上海去(你在北京)。
3 程度补语。用“得+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程度,如:
(1)他跑得快。(“快”是程度补语。)
(2)英语他说得很流利。(“流利”是程度补语。)
4 可能补语。用“得/不+了(或下)”表示动作的可能,如:
(1)这些饭我吃得了。(这些饭我吃不了)。(“得了/不了”是可能补语)
(2)这间屋子坐得下100人。(这间屋子坐不下100人)。
5 时量补语。它是用“宾语+动词+时量词”,表示动作时间数量,如:
(1)我在北京住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是时量补语)。
(2)这个地方不远,走五分钟就到了。(“五分钟”是时量补语)
6 动量补语。用“次”或“遍”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如:
(1)这个电影我看了三遍。
(2)巴黎我去过两次。
7 介词短语补语。用“于、自、向”等介词及其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
(1)鲁迅生于1881年。
(2)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
(3)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