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五句板大声古说唱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锣鼓打起来,闲言都丢开,听我唱本祝英台,山伯访友来。

山伯坐书房,每日念文章,心中想起祝九郎,不知在何方。

两脚走如云,杭州攻书文,归家要往祝家村,来会我知音。

你问祝家庄,前面一瓦房,四水归池一院墙,一正两厢房。

来在祝家庄,改装换衣裳,龙行虎步上高堂,参拜祝九郞。

人心来答话:九郎不在家,先生会他说啥话,明日再来吧!

一去五六月,杭州来的客,我名就叫粱山伯,与他弟兄结。

人心听此情,快步进后庭,绣房说给姑娘听,堂前一先生。

堂前一位客,名叫梁山伯,他与姑娘弟兄结,记得记不得?

英台听此情,尤如冷水冰,莫是梁兄到家门,冤家害坏人。

英台把楼上,即忙巧梳妆,象牙梳子当中放,明镜挂两旁。

头上散青丝,梳起多标致,美女头发三尺七,黑如乌金子。

双手挽盘龙,牡丹对芙蓉,斜裙石榴一点红,打扮不相同。

身穿大红袄,绣花两面吊,腰中一根红丝套,头戴珍珠宝。

穿件翠兰衫,绣花珍红缎,石榴排扣吊两边,梅花团团转。

腰围水落裙,裹脚白如银,脚下金莲有三寸,打扮仙观音。

脚儿不多大,刚女二寸八,红绫缎子绣莲花,丝带紧紧扎。

英台女姣娥,一双好小脚,不长不短一双脚,神仙脱的壳。

英台走出来,人心忙扶待,一见梁兄深作揖,几时归来的。

山伯把头低,两眼认不一,暗想九郎好福气,美妻像仙女。

山伯把言开,叫声贤弟媳:我与九郎结义气,同学把书习。

英台捋裤衩,实话说出来:我是读书祝英台,尼山转回来。

那日在学堂,女装男儿样,同床***枕在书房,结拜你一场。

那日在学堂,应该对我讲,我与英台结成双,山伯不细想。

真情我到说,梁兄识不破,叫声梁兄必识破,识破有来罗。

送我到家庭,我就说真情,好比二人去回门,缘姻不得成。

送我到墙头,墙内一石榴,口叫哥哥莫动手,姻缘不成就。

扩展资料

五句板属客家民间曲艺,是兴宁市最早流行的主要曲艺品种,流行于梅州全市和河源、韶关等地区客语市县。

竹板歌,以叙事见长,有短、中、长篇之分。竹板歌说唱,包括唱词、曲调、表演道具、表演形式等四个方面。唱词每首为五句,每句七个字,一、二、四、五押韵,习惯运用尾驳尾合韵,多用于演唱故事传本。

有其独特的曲调,并在流传中逐步形成平板、哭板、欢板、拖板、吊腔等基本唱腔,或快或慢或高或低,全由说唱艺人灵活运用。表演道具是四块竹板(每块竹板约宽1寸长6寸,其中有一块竹板一边缘呈锯状),表演者敲击竹板作为伴奏节拍。表演形式由单人表演,发展至双人多人表演,由独唱发展至对唱、小组唱、表演唱、弹唱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