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s战斗机

我国24架苏-35SK,能否转销?

有卫星拍到了俄罗斯***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中,***25架苏-35SE集中停放的图片资料。这些由埃及订购,涂有沙漠涂装的战机,预计会交付伊朗空军,成为其绝对顶梁柱。

不过对伊朗来说,仅仅25架苏-35SE是很难满足需求的,而和乌军激战,又面临F-16威胁的俄空天军,恐怕也很难再提供更多数量的苏-35。那么,中国空军订购,其实已沦为鸡肋的24架苏-35SK就进入视线。

我国空军买苏-35SK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争论多年,但观点已经基本一致,即主要考虑,中航工业尚未证明研发四代半、五代战机的实力,才会引进24架苏-35SK作为“保底”。

这个权衡之后的数字,意味着一旦歼-16、歼-20发展不顺,就能通过增加苏-35SK数量保证需求,反之,代价也不是很大。中航工业不负所托交出了异常精彩的答卷,苏-35SK则在2018年短暂辉煌后,就被歼-20A、歼-16和歼-10C的光芒所掩盖。很多人甚至已经忘记了,来自北方的24架四代半战机。

从设计上来说,苏-35系列虽然名为多用途战机,但单座特性使得其更倾向于执行制空任务,这与乌克兰战场上,俄军苏-35S的作战方式基本一致。

而在我国空军的作战体系中,不仅歼-10C也是制空定位,而且还有革命性的歼-20A存在,与苏-35S存在技术渊源的歼-16反而与苏-35不同。

在歼-20A服役数量超过100架的情况下,24架苏-35SK已经没有性能先进的意义,本身又因为整机进口的特性难以改进,也很难真正融入国内装备体系,甚至还需要进口专用零部件、耗材以保证使用。因此,称其为鸡肋并无问题。

问题就在于,即使苏-35SK状态很尴尬,但也不可能轻易舍弃,且不论国内是否花费20亿美元购买,就说我国空军仍然有数百架歼-7、歼-8服役的情况,也不可能随便放弃24架四代半战机。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这批苏-35SK应该仍会在空军中服役,直到国内战机充足,需要中期大修的苏-35SK,会迎来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然而,在伊朗决定购买埃及留下的苏-35SE后,一个新的可能就出现了。

一般来说,一款战机如果在国际上很畅销,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二次,甚至三次转售的情况。如巴基斯坦空军就在2013年,从约旦手中购买了13架F-16,而这批战机又是约旦空军在90年代末,从美国空军购买的二手退役型号。甚至伊朗也将其90年代初接收的中国制造歼-7N,在90年代末低价转售给苏丹。

战斗机作为大型装备,除了本身价值之外,在人员训练、后勤保障等领域的花费同样高昂,蕴含的技术也不低。

因此,一般情况下,买家只会从原产国购买一款新战机,而如果其已经装备了这款战机,那么再从其他国家低价搜罗二手型号,就没什么问题。

2023年之前,中国空军是俄制苏-35S系列唯一一个海外用户,这意味着除非不计成本的低价倾销,否则几乎不可能为24架苏-35SK找到买家。而伊朗决定采购苏-35SE后,其就已经成为苏-35SK的潜在买家,毕竟25架苏-35SE对伊朗来说还是太少了,交易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夜,伊朗代表团就曾抵达莫斯科,埃及已经在美国压力下明确放弃苏-35SE,俄伊双方必然会讨论到这批战机。

然而,后面并没有进一步消息流出,直到2022年夏季伊朗无人机加入俄军,交易才真正明朗,表明围绕战机的早期谈判并不理想。

依赖俄军战争时期对无人机的急需,伊朗最终完成了无人机换苏-35SE的交易,但随着俄军国产无人机逐渐发展,苏-35S存货交付伊朗,后面伊朗在想采购苏-35并不简单。一方面,伊朗很难直接拿出大笔外汇购买战机。

另一方面,俄军对先进战机的需求都很大,很难腾出产能满足出口。因此,如果伊朗在收到苏-35SE并很认可其性能,那么中国空军作战序列中的24架苏-35SK就很有吸引力。

对中国空军来说,苏-35SE机队运转甚至后中期大修的费用,都是建立在高昂的沉没成本之上,比较鸡肋,但伊朗不存在这个问题。

并且中国空军如果真的转卖苏-35SE,那么价格就不会很贵,也可以使用油气资源抵账,这都是伊朗希望见到的。

因此,在双方完全具备合作可能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定事件作为催化剂,又或者随着时间推移,苏-35SK对国内空军意义进一步下降,两国关系发生巨大转变,苏-35SK都完全有飞往波斯湾的可能。

国内海空军作战序列中,原装进口俄制战机中带有俄制“侧卫”血统的战机很多。其中歼-11B、歼-15、歼-16已经完成国产化,后续改造升级和国产型号无异,“侧卫”血统没有太多影响。

歼-11A由于带有不少原装零部件,本身性能也不是很出色,升级可能性不大,也很少露面。苏-27UBK是双座教练机,仍继续使用,偶尔出镜,相信最终也会退役。

苏-30MKK本身性能出色,又经过一定升级改造,出场频率很高,预计仍会在军中服役。“侧卫”系列在中国的故事,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