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主谓双宾定心
1. 文言文里的主、谓、宾、定、状、补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二、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三、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 *** 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贫者于富者语曰)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
2. 怎样分清文言文中的主谓宾汉语语法成分在句中的次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变化较小。
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古今都一致。但是,在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里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并且被历代文人所仿。
最特殊的当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1、凝问代词作宾语,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在现代汉语次序中应为“臣实不才又敢怨谁”;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如“邻国未吾亲也”,译为现代汉语应为“邻国未亲吾也”;3、强调宾语,并用代词复指一下,如“惟你是问”,译为现代汉语应为“唯问你”,其中“是”是复指的宾语“你”,强调“你”。
3. 怎么判断文言文句中的主谓宾定状补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二、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三、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 *** 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贫者于富者语曰)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
4. 主+谓+双宾He gave me an apple.他给了我一个苹果。
主语he,谓语gave,直接宾语an apple,间接宾语me。
I wish you happy days.我祝你幸福。
主语I,谓语wish,直接宾语happy days,间接宾语you。
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对象,是动作的承受者。宾语由名词、代词、不定式或相当于名词的词、短语来担任。当然,也可以由一个句子来充当,称之为宾语从句,所以一个句子中不一定只有一个宾语. 英语的及物动词后必须有宾语。宾语一般放及物动词之后,它和及物动词一起说明主语做什么。 说明,除及物动词有宾语之外,英语介词后面也要有宾语。另外,某些形容词如worth,careful等后也可有宾语。 宾语有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之分。即指人的间接宾语和指物的直接宾语,这两个宾语统称为"双宾语"。 My parents bought me a puter.我父母给我买了一台电脑。(me是间接宾语,puter是直接宾语) 谓语[predicate verb]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谓语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依据其在句中繁简程度可把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两类。不论何种时态,语态,语气,凡由一个动词(或动词词组)构成的谓语都是简单谓语。 谓语动词一般由动词的各种时态来体现。例如: I (like) walking.我喜欢走路。(一般现在时主动语态) I (made) your birthday cake last night..昨晚我做好了你的生日蛋糕。 (一般过去时主动语态) It is used by travellers and business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全世界旅行者和商人都使用它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
可是对语法的解释就是这种模式啊。不要怕麻烦,只有下功夫耐心看才会懂的。
你是不会区分主谓宾么?
哪句不会可以发上来帮你看看。
5. 文言文的主谓宾怎么分正常来说以现代文是一样的,比如,“吾深恨之”(吾是主语,恨是谓语,之是宾语,深是程度副词)
麻烦的是,古人经常省略主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必须添加上去
更纠结的是还有倒装句,需要还原成正常的句式才能看出来,比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后边这句应该是 木兰的随行大军度关山若飞 省略了主语,还把宾语“关山”前置了)
再比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语是汝之不惠,谓语是甚矣,正常结构是汝之不惠甚矣,翻译为,你的不聪明太厉害了,在用现代文来说就是你也太不聪明了,但是以直译为准)